为深入挖掘徐州汉文化的深厚底蕴,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传承路径,南京审计大学计算机学院“彭城探汉”社会实践小分队于7月5日奔赴徐州,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旨在通过调研与数字文创推动汉文化的活化与传承。
一、“沉浸式” 调研:从文物古迹解码汉风基因
团队首站走访徐州博物馆,调研“古彭千秋”“天工汉玉”展厅,观察金缕玉衣、陶俑及汉代食器的工艺与造型,记录汉代衣食文化的细节。在汉画像石艺术馆,“庖厨宴饮”“车马出行”画像石展现了汉代宴饮与服饰场景,团队分析人物冠服、烧烤器具,探讨饮食文化的传承脉络。龟山汉墓的云纹、龙形雕刻与墓道设计为团队提供了文化创意灵感,队员们记录汉代工艺特点,感悟其审美与智慧。
图1 汉画像石艺术馆 观赏车马出行石像,回忆当年的汉代服饰
图2 观赏汉服细节
图3 龟山汉墓人甬
图4 队员和各类陶器的合照
二、“烟火气” 探访:在市井生活捕捉传承活力
团队深入徐州市井,调研烧烤与汉服文化的当代呈现。徐州烧烤作为城市文化符号,团队走访烧烤店,观察食材选择、烤制技艺,体验烙馍与羊肉串的搭配,与店主交流烧烤的历史与创新。街头汉服爱好者的身影展现汉服复兴热潮,团队参与汉服活动,了解款式与礼仪,记录其文化意义。这些调研为数字文创提供了素材。
图5 现代汉服作品展示
三、“数字化” 创新:用游戏载体活化汉风文脉
基于前期深入调研,团队发挥计算机专业优势,开发《食刻汉风:彭城奇遇》Roguelike模拟经营网页游戏,旨在以数字文创形式活化汉文化,吸引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游戏融入汉代衣食文化,设置“庖厨间”和“衣冠阁”两大模块。“庖厨间”以徐州烧烤为原型,烤架网格参考汉画像石案几分区,羊肉串图标借鉴挂肉绳纹,玩家经营烧烤摊,体验汉代饮食文化的趣味。“衣冠阁”基于汉代服饰美学,玩家搭配礼服或常服,感受汉代礼仪文化。两模块联动,汉服搭配满意度可提升烧烤收益,增强游戏策略性与文化沉浸感。游戏结合调研数据与文物灵感,确保文化元素的准确性与吸引力,旨在通过互动形式让汉文化焕发新活力。
图6 《食刻汉风:彭城奇遇》游戏界面,展现汉代文化元素
图7《食刻汉风:彭城奇遇》游戏界面,展现汉代文化元素
通过此次实践,南京审计大学计算机学院“彭城探汉”实践队在徐州古迹中探寻汉风古韵,于市井生活中感受汉文化的传承活力,在数字文创中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深刻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命脉的重要意义。队员们通过调研与创作,认识到新时代青年有责任将汉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让其焕发新的生机。未来,团队将持续优化《汉潮生活馆》网页游戏,完善其文化内涵与互动体验,通过趣味性与策略性兼备的数字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近汉文化,感受其独特魅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与传承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乙腾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