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长安大学赴长三角“交通强国筑路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与中华艺术宫,开展了一场专业认知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活动。队员们以脚步丈量历史脉络,在辉煌成就与艺术经典中汲取奋进力量。
图为实践队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合照东方之冠耀寰宇,青春步履续华章
步入气势恢宏的展馆,仿佛踏进了一架贯穿时间的桥梁。作为历史上首次以展示世博文化遗产为核心内容的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承载着跨越一个半世纪的世博荣光与集体记忆,万国博览的盛景、科技文明的跃迁、文化交融的共鸣得以永恒定格,象征着人类为创造和谐共存世界的不懈追求。
1851年伦敦世博会水晶宫建筑模型巍然矗立,成为人类跨文明协作的永恒见证。法国圣戈班工厂六国工业力量的精密协作,首次将“万国博览会”的全球人民团结一致的理念熔铸于钢铁骨架之中。水晶宫的每一颗铆钉,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早的金属烙印,宣告着全球化时代的黎明。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水晶宫模型 在“中华智慧”展区,《万国风采耀浦江》以流动的金色光带勾勒陆家嘴天际线,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上,北宋汴河漕运在数字长卷中苏醒令队员们惊叹不已。在这里,祖国交通事业发展的辉煌成就清晰可见。
千廊尽染山河色,丹青浓淡铸国魂
离开博物馆,实践队来到中华艺术宫。这座由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改建而成的建筑,以“东方之冠”的恢弘造型伫立在黄浦江畔。朱红斗拱层层叠叠,既延续了传统建筑的神韵,又彰显出现代设计的张力,成为文化自信的直观写照。
展厅中邱瑞敏等人创作的《畅想·浦江》抓住队员们的目光,这幅创作于2000年的油画,以浪漫主义的笔触打破时空边界。画面中,邓小平同志乘舟浦江之上,背景里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浦东地标交相辉映。转角遇见《千手万禧》,这幅作品以“千手”意象表达多元包容的城市精神,以细腻笔触勾勒千手形态,每只手掌或托举浦江明珠,或舒展城市剪影,传统工笔的精巧与当代艺术的创新碰撞,让“万禧”的美好祈愿,锚定在上海兼收并蓄的文化土壤里。
图为讲解员为实践队员们进行讲解 从世博会博物馆里的全球智慧,到中华文化宫的民族瑰宝,不同维度的文化碰撞让队员们体会深刻:创新与传统从未割裂,世博精神中蕴含的开放包容,早已植根于中华文明的基因里,暮色中的“东方之冠”与远处的世博轴遥相呼应,仿佛在诉说:文化的传承,正是在回望中创新,在坚守中前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艺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