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吴艺村 蒙梦诗 杨海堂 蒙家康) 为响应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的号召,7月11日上午,在绥宁县黄桑村明先学校,志愿者付好梅为 20 余名乡村孩子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 “垃圾分类” 特色课。与常见课堂不同,这场专为乡村孩子设计的课程,摒弃了课本和板书,转而用游戏与故事作为载体,让环保理念悄然钻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每天扔掉的垃圾,可能需要几百年才能消失。”课程伊始,志愿者举起一张堆满垃圾的河流图片,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她没有急着讲理论,而是播放了一段动画短片:调皮的“废纸宝宝”找不到“可回收之家”,哭泣的“电池精灵”因为被随意丢弃而污染了土地……生动的画面让孩子们瞪大了眼睛,五年级的钱佳雯忍不住举手:“老师,我奶奶总把废电池扔到菜地里,会不会有危险?”
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付好梅特意结合乡村实际设计了内容。她用村民熟悉的场景举例:“奶奶种菜时扔掉的烂菜叶,其实是‘厨余垃圾’,埋进土里会变成肥料;但如果把废电池扔进菜地里,重金属就会让庄稼生病。”为了让孩子们理解垃圾处理的利弊,她还算了笔“乡村账”:“咱们村每家每年要扔几百斤垃圾,要是都埋在地里,十年就会占满半个操场;但如果分类回收,一吨废纸能换700斤新纸,够咱们夏令营用一整年呢!”
最热闹的环节当属希沃白板上的“垃圾回家”拖动赛和“垃圾萝卜蹲”游戏。志愿者点开电子白板,屏幕上立刻跳出“菜叶”“废电池”等卡通垃圾图标,孩子们踮着脚围在屏幕前,轮流上阵拖动图标到对应分类框里。“塑料袋属于其他垃圾!”11岁的陈文周抢着喊,手指快速划过屏幕,刚才还分不清塑料袋归属的他,此刻连厨余垃圾的细分都讲得头头是道。
图为“云岫童行”实践团成员正在讲解“垃圾回家”拖动赛规则
紧接着的“垃圾萝卜蹲”更让课堂沸腾。孩子们分成四队,分别代表“可回收”“厨余”“有害”“其他”垃圾,志愿者喊出“厨余蹲,厨余蹲,厨余蹲完有害蹲”,扮成“厨余队”的孩子们立刻蹲下又站起,而“有害队”的小朋友反应稍慢,引得大家笑作一团。几轮下来,孩子们不仅对自己代表的垃圾类别烂熟于心,对其他三类垃圾的归属也分得清清楚楚,连平时害羞的小女孩都举着手喊:“老师,再玩一次!”
图为“云岫童行”实践团成员正在组织“垃圾萝卜蹲”游戏
“比起课本知识,我们更想教会他们生活的智慧。”大学生志愿者付好梅说。这场扎根乡村的垃圾分类课,没有高深理论,却用大学生的真诚与创意将知识融入生活场景,让孩子们明白:保护家乡的小河与田野,就藏在“给垃圾找对家” 的举手之劳里。而这堂课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的环保认知,正像一颗种子,在夏日的阳光下悄悄发芽,终将长成守护美丽乡村的绿荫。
这堂看似简单的课程,不仅让孩子们知道了“废纸能变新纸”“菜叶能当肥料”,更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举手之劳能守护家乡的田野和河流。
在这个夏天,这堂垃圾分类课传递的环保知识就像一颗播撒在乡间的种子,正伴着童心的滋养,慢慢发芽、生长,终将成为守护美丽乡村的一片绿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蒙家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