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诗心润童心,文化传承启新程——“可触摸的诗意”课程侧记

发布时间:2025-07-21 17: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艺村 蒙梦诗 付好梅 蒙家康   阅读 4.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吴艺村 蒙梦诗 付好梅 包念知 蒙家康)在传统文化传承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的当下,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2025年7月10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云岫童行”实践团的荔枝老师,在邵阳市绥宁县黄桑村明先学校,带来了一堂别具一格的“水墨诗心·可触摸的诗意”特色课程,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课程以趣味诗画配对游戏开场,荔枝老师将三张水墨画与三首古诗展示给孩子们,让他们寻找其中的联系。孩子们热情高涨,围在一起讨论,通过分析诗句和画面,顺利完成配对,初步感受诗画间共通的诗意。这一游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也为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

接着,荔枝老师以《江南》中的“鱼戏莲叶间”为例,引导孩子们探寻诗意。孩子们通过观察、诵读,发现诗句中鱼儿与莲叶的动态描绘,营造出灵动的意境。在老师的启发下,他们学会从细节入手,理解诗意的内涵。

为了让孩子们掌握用水墨传递诗意的方法,荔枝老师安排了拼贴游戏和名画赏析。在拼贴环节,孩子们将鱼儿教具放入莲叶荷花作品中,对比专业画家的构图,明白了构图对诗意表达的重要性。赏析唐云先生的《鱼乐图》时,他们学习了中锋用笔、点画法和墨色运用等技巧,逐渐掌握了水墨传意的要领。

在创意实践环节,孩子们根据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水墨创作。他们运用所学技巧,有的用淡墨表现《山居秋暝》的朦胧,有的用简洁笔触描绘《江雪》的孤寂。创作过程中,孩子们相互交流,将课堂所学融入作品,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程尾声,荔枝老师回顾了水墨画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让孩子们了解到水墨艺术不仅是技法的传承,更是文化的延续。这一环节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场“水墨诗心·可触摸的诗意”课程,以趣味互动为引导,涵盖诗意探寻、水墨技巧学习、创意实践和文化延展等环节。孩子们在课程中,不仅学到了诗词赏析和水墨创作的知识,还提升了审美和表达能力。课程全程使用普通话教学,促进了语言规范。该课程打破了传统文化学习的界限,为营地文化教育提供了创新范例,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期待这些种子在未来生根发芽,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蒙家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