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广东省活化利用红色资源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革命旧址的教育示范作用,2025年7月15日,广州华商学院乡韵青旅实践团走进肇庆四会市黄田镇,探访革命先烈陈伯忠的故居与烈士墓。在当地文化站陆朗然主任的深情讲解下,这位出身富贵却毅然投身革命的先驱形象,在团队成员心中愈发清晰而崇高。
▲图为两队成员认真倾听讲解
富家子舍安逸,革命路赴国难
陈伯忠生于清末民初的黄田镇一个富裕家庭,自幼衣食无忧,本可安享优渥生活。然而,目睹国家积贫积弱、百姓饱受压迫的现实,他并未沉溺于个人安逸,而是选择了另一条充满艰险的道路——革命。陆主任指着故居内陈列的老照片,感慨道:“陈伯忠的家庭在当时的黄田镇算得上名门望族,家有数百亩田地。但他没有选择做‘富家少爷’,而是立志救国救民。”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他毅然放弃安逸,投身革命洪流,成为四会地区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领导者之一。
▲图为陈伯忠故居
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大地传播,陈伯忠深受影响,在周恩来总理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农民运动,宣传革命理念。陆主任介绍:陈伯忠曾深入农村,发动贫苦农民反抗地主压迫,并参与组建农民协会,为四会地区的革命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不仅自己投身革命,还带动了一批有志青年共同奋斗。”陆主任指着故居内的一封泛黄书信说道,“这是陈伯忠当年写给战友的信,字里行间充满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即便面对白色恐怖的威胁,他始终未曾退缩,直至献出宝贵生命。
精神传百代,故居育新人
陈伯忠虽已离世近百年,但他的革命精神仍在黄田镇代代相传。陆主任告诉团队成员,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近年来不断修缮陈伯忠故居,并将其打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位革命先驱的事迹。队员们踏入陈伯忠烈士故居,先辈舍身为民的赤诚如星火燎原,在心中燃起敬意。那份穿越时空的精神感召,化作躬身实践的自觉——无需嘱托,大家已挽起衣袖,循着烈士当年扎根群众的足迹,主动接过农人的农具,用掌心的温度接续那份“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让红色基因在俯身劳作的汗水中,流淌成最生动的传承。
▲图为团队成员帮助村民干活
传承红色魂,振兴乡村梦
“每逢清明、‘七一’,都有许多基层组织干部干部、学生前来瞻仰,学习他的奉献精神。”陆主任说:“陈伯忠的故事证明,真正的荣耀不在于出身,而在于为国家和人民做了什么。”
▲图为两队成员祭拜陈伯忠烈士像
乡韵青旅实践团与守望者义教队成员深受触动,陈伯忠的精神,正是当下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在黄田镇,团队成员不仅看到了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也看到了当地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坚定步伐。临别前,陆主任寄语:“希望你们年轻人能像陈伯忠一样,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贡献力量。”
结语
富贵不淫,丹心永铸。陈伯忠烈士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他的精神,如同黄田镇的青山绿水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新时代青年,更应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撰文 | 赵悦
图片 | 欧欣怡
初审 | 曾浩源 林思琦 陈柳坚
终审 | 莫锦陶 刘吉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思琦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