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丁畅)7月18日上午,湖北大学小书童支教团于通山县黄沙铺镇社区“爱心托管班”开展了一堂别出心裁的学科融合课程,将小学课文中《两小儿辩日》中的现象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并以此为依托介绍太空知识。本次课程融合了语文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旨在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与学生们的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
课程开始时,志愿者以问题“中午的太阳大还是早上的太阳大?”帮助已学习该课文的学生回顾所学并引起还未学习该课文的学生的思考,同时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文中出现的“近大远小”“近热远冷”两种观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志愿者利用物理中光学的知识解释“近大远小”、用热学的知识解释“近热远冷”,以此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现象。
▲图为志愿者向学生解释“近大远小”和“近热远冷”(丁畅 摄)
课堂中,在激烈的讨论下,学生们发现了两种观点的矛盾之处并在志愿者所画图的引导下得出了“中午的太阳与早上的太阳一样大”的结论。这个结论与文中所学截然不同,却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生活中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在其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紧接着,志愿者利用手绘图介绍银河系中的八大行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并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图为志愿者向学生介绍八大行星(丁畅 摄)
在课堂的最后,志愿者以科学家对现实生活中常见现象的研究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和思考身边常见的现象,并最终用“天舟九号”的成功发射及其呈现的壮观景象——“太空水母”来鼓励学生将来用自身所学为祖国服务,以此达到爱国教育的目的。课后,学生们还积极向志愿者提出与科学有关的各种问题,因此此次课程点燃了学生们思想的火花。
本次课程实现了各类知识的融合,利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时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埋下科学的种子,并在童心中点燃爱国的热情,使得课文中的知识焕发出新的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孜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