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袁楷雯、徐伽南)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助力破解器官捐献领域的供需矛盾,7月12日至14日,第四临床学院“‘遗’光润心田,捐爱启新篇”遗体器官捐献宣讲团,先后在漯河市长申玉购物广场、人民公园、受降亭、中州抗战纪念馆及红枫广场开展系列宣传活动。6名队员通过多元形式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推动大家形成对遗体器官捐献的正确认知,让“生命延续”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图1:宣讲团在人民公园的合照
购物广场:联合义诊,趣味互动传理念
7月12日,宣讲团在长申玉购物广场与第二人民医院义诊队携手开展宣传。团队精心准备了钥匙扣、环保书签等小礼品吸引市民参与,围绕《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设置答题区,让政策知识在趣味问答中传递;义诊队老师结合专业优势,向参加义诊的群众同步讲解急救知识与遗体器官捐献政策,队员们则协助老师完成海姆立克急救法现场演示,通过实操教学加深公众印象。 活动期间,一位在一楼乘凉的老爷爷听到讲解后,主动上前咨询,队员们立刻围拢过去,耐心细致地为他讲解捐献政策细节,老爷爷不住点头表示理解,现场互动温暖而融洽。
图二:宣讲图成员在长申玉购物广场为老爷爷讲解遗体器官捐献政策
人民公园:急救知识与捐献意义相结合
7月13日,人民公园内的宣传活动更显亲和力。队员们在向市民讲解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的同时,巧妙穿插介绍遗体器官捐献的意义,将实用技能教学与公益理念传播有机融合,让公众在学习急救本领的过程中,自然理解遗体器官捐献对于生命延续的重要价值。
图3:宣讲团成员在人们公园为阿姨介绍遗体器官捐献的意义
红色场馆与广场:从历史与案例中感悟大爱
7月14日的宣传活动富有层次感。上午,在受降亭与中州抗战纪念馆,团队结合红色历史,向参观群众讲述生命延续与奉献精神的深刻关联,引导大家从峥嵘岁月的大爱故事中,感悟遗体器官捐献所承载的无私情怀。当日傍晚,红枫广场的活动则以案例分享为主,队员们通过真实事例,让市民更直观地了解遗体器官捐献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广场河堤上,一位带着孩子坐观光车的母亲听过讲解后,主动提出想详细了解相关信息,队员们立即拿出宣传手册,逐项为她介绍登记流程和注意事项,专业又耐心。
图4:宣讲团在受降亭的合照
图5:宣讲团成员在红枫广场为游览旅客讲解遗体器官捐献的真实案例
中国器官捐献事业虽累计完成捐献超50万例,但供需缺口仍存,公众认知是关键瓶颈。此次活动虽未收到直接捐献意愿,但每一次政策解读、每一次观念疏导,都是在为生命接力筑牢社会基础。第四临床学院的青年队员们以“政策问答+急救讲解+红色文化融合”的多元模式,践行着青年担当,为构建“全民理解、社会支持”的捐献环境添砖加瓦,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服务社会的使命自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袁楷雯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