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伍书影、杨奕轩)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无数基层奋斗者以坚韧与智慧书写着人生的蜕变故事。近日,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部“天使在人间”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马家村红色生态记忆农庄,采访了马家村职业经理人舒脉英。从昔日泛舟江上的退捕渔民,到如今统筹农庄运营的管理骨干,舒脉英的人生轨迹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折射出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交织下的时代变迁。
转型:从“水上人家”到“职业管家”的破局之路
“退捕渔民就是老百姓,没有什么一技之长,祖祖辈辈就是打渔。”谈及过往,舒脉英的眼神里带着对江河的眷恋。她祖祖辈辈以捕鱼为业,渔船是家,江河是赖以生存的根基。然而,随着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的推进,舒脉英和许多渔民一样,响应国家号召,主动上岸,把绿水青山还给自然生态。“我们要响应国家政策,让自然重现原来的模样。”舒脉英说。作为曾经的渔民,她比任何人都清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上岸之后,舒脉英在县城开起了“舒姐腊味店”,吸引了众多顾客。
▲图为舒脉英接受“天使在人间”团队采访。杨奕轩 供图
转机出现在2021年5月,湖南省政府办公厅派出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前往马家村驻村帮扶。时任驻村队长的邵胜强在走访中发现,马家村很多村民养殖土猪,但是因为交通问题没有多大收益。他找到腊制品制作手艺精湛的舒脉英,动员她到村里担任职业经理人。“当时工作队第一次就聘请我,邀请我去经营腊制品厂。我想,这也不是为我一个人考虑,还是为大局着想,能让更多的村民就业。”带着这份“试一试”的勇气,舒脉英迈出了转型的第一步。
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渔民到职业经理人的跨越,意味着要从零开始学习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创新创业等知识,难度非常大。虽然年已花甲,但是舒脉英从未想过放弃。“开弓没有回头箭,安心把它做好,为乡村出一份力。”凭借着坚持不懈的韧劲与为乡村办实事的信念,舒脉英逐渐从“门外汉”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职业管家”。
价值:“个人涓滴”汇聚“振兴江海”
舒脉英的转型,不仅是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更成为马家村“生态保护—人才培育—乡村振兴”链条上的关键一环。在她看来,退捕渔民转型职业经理人,其价值远超一份工作的意义,更多的是微光聚焰,带动马家村共同富裕。
从乡村发展维度看,本土化管理人才的培育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活力。舒脉英生长于沅水边,这份深厚的乡土情怀让她运营工厂与农庄时更显“接地气”。为了保留正宗的湖南特色与湘西风味,她坚持不用新型工厂的机器加工腊肉,而是沿用老式方法制作。“老式方法做出来的腊肉,更合当地人的口味。”舒脉英的话语里,既透着对乡土社会的熟稔,也藏着对乡村发展的深刻洞察。
“花甲不坠青云志”是舒脉英担任职业经理人的真实写照。“退捕渔民一辈子靠打渔为生,上岸后没了营生;村里还有一部分残疾人,这些都得从大局考虑。”这位先富起来的带头人始终用经验铺路、以资源搭桥,将“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前行”,让“各自为战”转向“协同发展”,在互帮互助中,让马家村这片沃土结出了更多共同富裕的果实。耳顺之年的舒脉英,仍以助力乡村振兴,为人民办实事为志向。
▲图为红色记忆生态农庄员工准备食材。杨奕轩 供图
如今,自舒脉英担任马家村职业经理人以来,沅陵县新潇湘腊制品加工厂2024年腊制品销售量达12吨,营收超100万元,村集体经济提高至200余万元,村民们的收入也逐年上升。
“做父母的,只盼着孩子平平安安。他在政府部门工作,拿着国家的薪水,我不要求他升官发财,只希望他能为国家办实事、为老百姓办好事。”当实践团成员问及舒脉英是否会让这份事业传承下去时,她这样说道。如今,舒脉英的小儿子宋海已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同时担任马家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家庭将在未来继续为社区奉献力量,成为乡村发展中一股新的引领力量。
挑战:于探索中寻觅发展的“至臻之解”
尽管农庄运营渐入佳境,工厂运行迈入正轨,舒脉英仍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的挑战。特色手工麻辣牛肉与麻辣鱼是舒脉英的“看家本领”,“每个人来农庄吃饭,都会带很多回去,直到现在,老顾客还在叫我发货。”她自豪地说。然而,这些手工产品仅限于依靠口碑与人情关系来出售,做的都是“熟人买卖”,却始终无法正式上架,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沅陵味道”。
▲图为舒脉英特色手工“麻辣系列”产品。杨奕轩 供图
一款食品正式挂牌销售绝非易事,需要符合标准的加工厂房、食品加工许可证等一系列上市条件。舒脉英下一步打算尽快办齐所需证件,做好产品标签与其他上市前预备工作,计划在后半年将“麻辣系列”产品正式上市。
▲图为舒脉英邀请实践团成员品尝特色产品。杨奕轩 供图
人员短板是另一重考验。随着农庄知名度提升,游客量逐年增长,对专业人员的需求愈发迫切。“县里面的局长建议我把直播开起来,去推广这些好的产品,但是人手和时间实在不够。”舒脉英说。马家村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多是中老年群体,人才“引不来、留不住”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但是舒脉英并没有因此而困住脚步,她积极与当地的黄桃加工厂合作,与湖南省餐饮协会对接,通过多种方式扩大产品影响力。如今,舒脉英的特色产品已在村庄内外收获了极好的口碑。
▲图为舒脉英向实践团展示合作台账。杨奕轩 供图
展望:让乡村的“涅槃新篇”绵延续写
专访结束时,夕阳透过农庄的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舒脉英正在准备明日与湖南兴盛优选品牌公司的合作洽谈。从她忙碌的身影中,已看不到当年渔民的局促,取而代之的是职业经理人的干练与从容。“现在每天都很充实,旺季的时候农庄都忙不过来。”她笑着说。
▲图为红色记忆生态农庄一隅。杨奕轩 供图 舒脉英的蜕变,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注脚。从退捕渔民到职业经理人的跨越,不仅是个人毅力与坚持的成果,更离不开政策引导、乡村发展带来的机遇。湖南师范大学“天使在人间”实践团成员感言,舒脉英的故事让他们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的含义——每一个普通人的奋斗,都在为乡村的未来添砖加瓦。正如舒脉英所说:“人活一世,要大胆去干,珍惜当下,顺其自然,过好每一天。”
▲图为“天使在人间”团队同舒脉英合影
这场蜕变仍在继续,而在广袤的乡村大地,更多相似的故事正在上演。它们共同编织成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在时代的浪潮中徐徐展开。
撰文 | 杨奕轩
图片 | 杨奕轩
一审 | 伍书影
二审 | 王巧
三审 | 黄鸿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伍书影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