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二十大“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伟大号召。2025年7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法护未来”支教服务队于利川市元堡小学开设法律文化课堂,通过生动案例进行普法宣传教育。
以案释法:贴近生活的法治启蒙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志愿者借用经典名句启发孩子们主动思考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法律的重要性。“没有法律,交通将会变得混乱!”“没有法律,超市里面的东西不就会被随意拿走吗?”孩子们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分享自己所感受到的,法律在生活中对我们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志愿者对比“维权报警”“冲动拘留”两个后果截然相反的案例,强调作为小学生,遇事应当沉着冷静、依法办事。孩子们逐渐建立了朴素的法治思维。
图为志愿者播放普法视频
情景模拟:自我保护的实践指导
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在与孩子们进行课堂交流的过程中,志愿者了解到校园欺凌仍然是孩子们关心的身边问题。通过列举恐吓、毁坏物品、辱骂、人身攻击等六类不当行为,引导孩子们学会识别危险,并勇敢地对这些行为说“不”。同时,志愿者还向孩子们强调了见义“智”为的重要性,在发现同学受欺凌时,要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悄悄报警或者向老师报告,尽量避免正面冲突。
图为志愿者讲解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内容
互动交流:法治教育的精神深化
课堂上,吴丁丁同学兴奋地表示:“我很喜欢法律,我以后也要考法律研究生!”孩子们在交流中,分享起自己的观察:“我看到有人吸烟,这是不对的!”“吸毒违法!”孩子们不仅表达了对法律的理解,还展现出对身边潜在问题的敏锐观察力。从“法律是约束”到“法律是保护”,孩子们对法治的认知逐渐深化,法治的种子在童心中萌芽。
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积极互动
数日支教时间,志愿者们深刻感受到了提升青少年群体法治素养重要性的认识。未来,“支教服务队”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为青少年呵护美好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臻鸣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