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心塑形,文艺明途——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心桥实践团赴唐山启明学校探索矫治新方法

发布时间:2025-07-16 19:5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岳嘉兴 徐沁梅 廖金宇   阅读 8.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贯彻落实关于学生教育矫治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2025年7月7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矫正教育系“心桥”实践团本着教育促成长的宗旨,前往唐山市启明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以文育人:借文字之韵唤醒心底真知

在参与启明学校未成年人矫治工作的过程中,成员们充分发挥文字蕴含的深厚力量,特选取现代诗歌《青春万岁》作为学员们朗诵的篇目。教学中,成员们不仅细致传授朗诵技巧,更引导他们深入探究诗作的创作背景与核心内涵,感受字里行间流淌的真挚情感。

当学员们读到“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这句诗时,无不产生强烈共鸣。这份对自由的热切向往,让他们愈发清晰地认识到过往行为的偏差,内心涌动着深切的悔意与对未来的期盼。文字如灯,在潜移默化中照亮了他们审视自我的心灵角落,也为矫治之路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以行正心:于规范训练中涵养品格

课业之外,成员们将在警校习得的队列训练与内务整理技能,悉心传授给学员们。教学中,成员们坚持“手把手”的细致指导,力求每一个动作都规范精准,每一处细节都尽善尽美。

在日复一日对精进的追求中,他们从最开始的躁动不羁渐渐磨砺平息,内心的认知与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深刻转变。这些看似朴素的训练,如细水长流般涤荡着心性,让纪律意识与自我约束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扎根。

以心治行:司法视角下的未成年心理矫治

在未成年矫治中心的实践记录本上,每一页都写着这样一句话:罪错行为的背后,往往藏着未被看见的心理困境。进入启明学校,成员们对女队学员进行一对一谈话,了解到她们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认知偏差、情感支持匮乏和行为矫正抗拒。对于罪错未成年人的心理矫治,必须嵌入司法矫治的整体流程,实现“法律约束”与“心理疏导”的双重发力,以法律认知矫正为前提,以信任关系构建为基础,以家庭与社会支持为延伸,为罪错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创立条件。以艺为桥:司法矫治中的特殊教育实践

在启明学校实践期间,成员们组织了短剧表演、合唱、舞蹈等活动,这些艺术培养看似与司法矫治无关,实则是打开少年心门的钥匙。排练中,曾经抵触沟通的少年开始主动配合,短剧台词里藏着他们对过错的反思,歌声中流露着对未来的期盼。艺术让刚性的矫治多了柔性表达,也让我成员们看到,这些少年在规则约束下仍有创造美好未来的可能。

当画笔勾勒出希望的轮廓,当文字编织成前行的坐标,当心理的暖阳融化冰封的角落,那些曾短暂迷失的少年,正一步步走出迷雾。在法治社会的春风里,矫正不是简单的规训,而是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帮助他们重新树立正确价值观。每一次笔尖的颤动,每一幅色彩的碰撞,每一次心灵的倾诉,都是向良善的靠近、向成长的奔赴。他们的人生或许曾有过偏差,但在爱与引导的托举下,终将重新锚定方向,让青春在正途上绽放应有的光芒——这,便是矫正的意义,更是未来的模样。

撰文:岳嘉兴 徐沁梅 廖金宇

供图:黄斌 张佳晟

审核:刘继荣 檀玉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贺彦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7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