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刘孜妍、陈奕)7月15日下午,湖北大学“小书童”支教团在通山县大畈镇隐水村暑期“爱心托管班”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华戏曲文化课,志愿者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带领同学们走近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在寓教于乐中播撒文化传承的种子。
▲图为志愿者讲解中国戏曲的地域分布(陈奕 摄)
课程伊始,志愿者利用视频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五大戏曲,从京剧的华美到越剧的婉转,再到豫剧的豪迈,同学们惊叹于中华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随后,志愿者聚焦湖北本土戏曲——黄梅戏,以经典剧目《女驸马》为例,讲解其轻快活泼的唱腔和生动质朴的表演风格,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图为志愿者讲解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陈奕 摄)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教室里传来稚嫩却认真的唱腔。支教团选取黄梅戏经典剧目《女驸马》的片段,逐句教唱。同学们跟着节奏摇头晃脑,虽然咬字尚显生涩,但眼神中满是专注。志愿者还结合剧情讲述了“女驸马”冯素珍勇敢智慧的故事,让同学们在学唱中感悟戏曲背后的精神内涵。
▲图为志愿者教学戏曲动作“日映”(陈奕 摄)
“戏曲讲究‘手眼身法步’,每一个动作都有韵味。”在志愿者的示范下,同学们学习了戏曲基础动作“日映”,通过模仿兰花指、转身亮相等简单招式,体会戏曲表演的韵律美。随后,志愿者将动作融入《女驸马》选段,邀请大家分组上台表演。同学们或羞涩或大胆地展示学习成果,赢得阵阵掌声。
▲图为学生展示戏曲片段(黄荟霖 摄)
▲图为志愿者指导戏曲动作(黄荟霖 摄)
课程尾声,同学们拿起画笔,勾勒脸谱花纹并绘上红、黑、白等传统色彩,创作属于自己的“京剧脸谱”。志愿者借此讲解不同颜色代表的性格特征,如红色象征忠勇、黑色代表刚直,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戏曲文化的理解。最后,支教团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鼓励他们成为文化的小小传播者。
▲图为学生绘制京剧脸谱(刘孜妍 摄)
▲图为学生们绘画成果展示(刘孜妍 摄)
据悉,本次课程是“传统文化进课堂”系列活动的首项内容,支教团后期还将开展书法、甲骨文等传统文化体验课程,让文化传承的星火点亮更多童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孜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