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5年7月,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学院赴天长市“格物砺文”文化实践团队通过创新科普形式丰富实践内容,在天长市图书馆各分馆开展“皖东夜话·科普同行”系列物理科普课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团队通过主题丰富、形式新颖的互动课程,实践队员以科学实验与趣味讲解为纽带,带领近百名少年儿童走进奇妙的科学世界,点燃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科学小手工——光的简单应用”
课堂以寓言故事“杯弓蛇影”为引,引导孩子们用杯子、透明胶带、马克笔和手机等材料制作简易投影仪。当光影在桌面跃动,孩子们在“魔法”般的体验中理解了光的奇妙原理。团队队员王屹林进一步延伸讲解镜子、眼镜的光学应用,并教授万花筒制作,让孩子们将探索乐趣带回家。
“探索声音的奥秘”
课程以“假如世界没有声音”的提问引发思考。通过“摸喉咙发声”“传声筒游戏”等互动环节,孩子们直观感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机制。课程还结合B超、声呐等科技图片展示,展示声音在医学与军事领域的实际应用,最后以耳保健操教学引导孩子们养成健康用耳习惯。
“大自然学本领”
课程聚焦仿生学,带领孩子们认识人类如何通过观察大自然而模仿发明,让孩子深刻感受到“生活处处是科学”的道理。小朋友们通过制作折纸飞机直观感受到科学家如何通过仿生鸟儿制造出飞机,团队队员荣天意以实物模型展现《沙丘》中“扑翼机”与蜻蜓的仿生设计,课程中的互动问答启发孩子们观察自然、思考创新。课堂上,多名小朋友勇敢上台分享自己的仿生设计灵感,展现出蓬勃的创造力。
“厨房中的物理学”
通过“白醋变色实验”“红汤与白汤加热对比”“微波鸡蛋爆炸解析”等趣味实验视频,引导孩子们发现日常烹饪中隐藏的物理原理。课程还现场演示了苏打与醋混合后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并鼓励小朋友们在家动手实践更多小实验。
“奇妙静电大冒险”
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切入,气球吸纸屑、水流弯曲实验让孩子们直观感受静电魔力。结合原子结构图示,团队队员曾春媛深入浅出讲解静电产生原理,并介绍静电除尘、复印技术等应用场景,同时利用气球,带领小朋友直观感受静电,引爆课堂氛围,成功引导小朋友们对于“为什么?”的思考,将探索精神植入小朋友的心中。
校地合作开启新篇 云端课堂助力科普
在活动圆满落幕之际,天长市图书馆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同举办授牌仪式,正式将天长市图书馆设为“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科普实践基地”。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学院辅导员陶候与天长市新型文化中心负责人汪峰达成合作共识,未来将通过空中课堂、资源共享等方式深化合作,突破科普教育的时空限制。依托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文化平台,双方将联合开发更多优质课程,推动“高校资源下沉”与“地方需求对接”的双向赋能。
科学实践浸润童心,社会好评如潮
活动结束后,多位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主动尝试课堂实验,对科学兴趣大增!”“这种将知识融入游戏的模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图书馆负责人亦高度评价:“工大学子的创新课堂为公共文化服务注入了新动能,期待更多合作成果落地。”
此次活动不仅以生动实践点亮了孩子们的科学梦想,更通过校地合作探索了科普教育的新路径。孩子们展现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奔向科学的纯真脚步;队员们重燃科普的使命感,并在课程设计和互动引导中提升了能力。这种深度互动,让科普课堂超越了知识传递的层面,成为激发双方内生动力、共同成长的宝贵平台。未来,科学探索的火种将惠及更多青少年,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荣天意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