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产业兴旺则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推动乡村振兴,需立足乡村特色资源,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7月12日,长安大学“青禾筑梦,阡陌研行”暑期社会实践队抵达商南县赵川镇店坊河村,开启为期7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指导老师李凡与魏国成书记进行交流
实践队与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召开对接座谈会,围绕村庄现状、发展需求及未来规划进行深入交流。会后,在村党支部副书记魏国成的带领下,实践队实地参观了当地三大特色产业。
图为魏国成书记为实践队介绍板栗林种植情况
图为未成熟的板栗
店坊河村环山分布的板栗带,均为2019年嫁接的商洛优良品种“镇安一号”。该品种挂果早、产量高,种植三年即可结果,每年8月至9月为成熟期,届时有收购商上门收购。板栗林与周边玉米地交错分布,构成独特的田园风景,展现出当地产业结构优化成果。
图为魏国成书记为实践队介绍茶叶种植情况
图为店坊河村的茶山
村里的茶叶种植分布于高山之上,生态环境优良,无污染。清明前后为采茶旺季,村内大多数家庭均有茶园。所产茶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兼具药用和保健价值,凭借良好的生态优势广受市场认可。茶产业为村集体经济带来稳定收益,每年可创收数万元。
图为魏国成书记为实践队介绍食用菌培育情况
图为食用菌种植菌棒
随后,实践队员参观了店坊河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基地由政府统一建设,大棚整齐排列,村民可通过缴纳租金方式进行承包。据魏书记介绍,食用菌生长期间需严格控温,每年2月种植,9月采收,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尽管近年来行情有所下滑,但依托较多的大棚资源和较低的人工成本,村民年均仍可实现数万元收益。同时,该产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采摘环节老少皆宜,极大地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渠道。
图为指导老师李凡与当地居民交流
实践队员表示,店坊河村各项产业扎根本土、因地制宜,从靠天吃饭的旱田转向精准灌溉的高标准农田,从顺应市场灵活调整的瓜蒌种植到远销海外的食用菌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图为实践队与当地居民交流
接下来,实践队将结合此次实地调研信息,深入梳理村庄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短板,发挥专业所长,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同时,团队还将通过线上推广、创意策划等方式,助力当地特色产业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实际行动为店坊河村的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共同书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
图为实践队在店坊河村党群服务中心前合影
撰文|崔雪莹 黄喆恺 赵家正
图片|张玄溦
审核|李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海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