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春播撒急救火种,博爱照亮船闸港湾”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项目走进水上交通枢纽,为杨庄船闸工作人员及船员带来“理论+实操+场景化”的全链条急救培训,将应急救护知识精准送达航运一线。
实地初探:枢纽场景下的急救需求调研
活动前期,志愿者团队已与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完成三次对接,通过无人机航拍绘制了船闸作业区分布图,标注出调度室、待闸区、检修平台等重点区域的潜在急救场景。在操作间,观察船闸启闭流程,记录潜在风险点;在会议室,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工作人员急救技能储备及培训需求;在调度室,研究航运调度流程,探讨急救响应机制,将急救知识融入应急处置流程,为后续培训方案制定奠定基础。
场景化教学:航运场景中的急救技能实训
在清江浦区船闸会议室的宽敞空间内,红十字会的培训师杨丹丹将讲台转变成了一个生动的“航运急救课堂”。她以船舱内狭窄的空间和高温作业环境为出发点,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气道梗阻急救、心肺复苏术(CPR)以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技巧。杨丹丹特别强调,在摇晃的甲板上进行心肺复苏时,必须确保用膝盖抵住固定物以保持身体平衡,这一点直接针对了船员们在日常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痛点。整个实训课程不仅将航运工作的特殊需求与急救技能紧密结合,还鼓励船闸的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模拟急救的过程中来。在“按压深度需达到5-6厘米”“除颤仪会根据语音提示操作”等关键细节的反复练习中,大家的肌肉记忆得到了显著加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
流动科普站:管理大厅与船舱的双向知识渗透
在船闸管理大厅内,红十字志愿者们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活动,将传统的教学场景转变为一个充满互动性和体验感的“沉浸式课堂”。他们通过集中式的教学方法,向船员们现场演示了各种实用的包扎技巧,以及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和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规范操作。这些活动不仅让船员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还通过互动体验加深了对这些技能的理解和记忆。此外,志愿者们还发放了印有急救步骤的文创礼品,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了船员们对急救知识的记忆。与此同时,他们还同步推进了红十字会员的注册工作,通过这些活动实现了技能传授与公益理念传播的双重赋能。这种高效的方式不仅推动了“人人学急救”的理念在航运群体中的普及,还为船员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实践急救技能的良好平台,从而为航运安全贡献了积极的力量。
暖航行动:物资慰问与技能下沉双轨并行
在船闸工作人员协助下,志愿者团队携带急救设备登上货船,慰问长期驻守船舱的船民,递上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资,并就船舱急救场景开展针对性指导。船员表示:“这些应急救护知识太重要了,不仅能保护自己,关键时刻还能救别人。”
据统计,本次活动累计触达船闸工作人员及船员120 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23名船闸一线员工注册成为红十字会员。下一步,团队将聚焦船闸工作人员职业特性,开发船闸专属急救培训课程,完善“需求调研 - 课程定制 - 复训考核”闭环机制,推动急救知识在水上交通领域的常态化普及,让青春力量为航运安全护航。
通讯员:王子豪 撰搞人:季瑶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王子豪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