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诵经典——郑州大学青禾诗语服务队走进陶湾镇中心小学支教

发布时间:2025-07-14 23: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文波   阅读 2.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x月x日讯(通讯员 王文波)近日,郑州大学文学院青禾诗语服务队的研究生踏着晨光,走进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陶湾镇中心小学。鲜艳的国旗在微风中舒展,琅琅书声与林间鸟鸣相和——一场以古典诗词为媒介的支教活动,在这片群山环抱的土地上悄然展开。

上午第一节课,教室中正在进行支教队员精心设计的“诗词漂流瓶”活动。为了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队员们邀请同学们在纸片上写下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词,并投入班级的“小小诗词袋”中,随机选择同学到讲台上为大家解释诗词的美妙之处。

队员王文波首先拿起一张诗词纸条,上面正写着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她轻声朗读后,邀请同学上台分享,并引导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站在夜晚辽阔的原野上,星星低垂仿佛触手可及……”抽象的诗句瞬间在孩子眼前变得鲜活可感。接着,一张张写有不同经典诗句的小纸条,如同承载着千年诗韵的“漂流瓶”,在孩子们手中传递开来。拿到纸条的孩子,被鼓励读出诗句,并分享自己如何理解它,或者它唤起了怎样的画面与情感。

一位男同学抽到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他小声读完后,腼腆地说:“这句诗让我想到妈妈晚上给我缝书包带子……”话音未落,情感已悄然流露。马瑞珂老师适时给予肯定:“这位同学读懂了诗句里的深情,这就是诗词连接我们心灵的魔力。”在这样的氛围中,“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纯净友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向上力量,纷纷从孩子们口中说出出,小小的教室变成情感共鸣的温馨港湾。王文波与马瑞珂执教的课堂上,诗意如清泉流淌。

当课堂延伸至阳光遍洒的田野,诗词化作跃动的音符与竞技的欢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悠远情思在童声中流转,队员王一带领同学们用吟唱的方式感悟中秋佳节苏轼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飞花令环节点燃全场的热情,当“花”字令出,孩子们争先举手:“花间一壶酒”、“感时花溅泪”、“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如春笋般涌现,掌声与欢笑激荡在青山翠谷间。

“研究生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推开了一扇眺望千年文脉的窗,”陶湾镇中心小学张校长在活动现场感慨,“今日校园里的诵读声,正是文化自信生根发芽的希望。”这扇窗也让支教者看见璀璨星光。队员王文波道:“孩子们眼中纯粹的热爱,让我们更坚定传播文化的使命。”队员马瑞珂亦深有感触:“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神,让我们深感付出的意义。”

离别时分,孩子们紧握队员的手追问:“老师,秋天还来吗?”那期盼的目光中,一粒粒诗的种子已然深埋。青禾诗语服务队以“诗词”为舟,载着山野童心驶向语言之美的瀚海。当平仄的韵律在群山间扎下根须,文化传承的星火便有了燎原之力——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为被重峦阻隔的梦想,轻轻推开一扇通向辽阔天地与的窗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文波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7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