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星城公园,蝉鸣织着盛夏的序曲,树荫下追逐嬉戏的孩童们脸上漾着明媚的夏日笑容。2025年7月11日,河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槐乡耕语·沈丘新程录”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带着满腔热忱,为孩子们带来了防溺水安全教育课堂,用青春力量为暑期安全筑起一道坚实防线。
对于孩子们而言,夏天是与水亲近的季节,但潜藏的溺水风险却像无形的阴影,时刻威胁着稚嫩的生命。实践队深知,暑期是儿童溺水事故的高发期,尤其是在缺乏成人时刻看护的情况下,孩子们对危险的认知不足往往会酿成悲剧。为此,他们主动扛起责任,将课堂从校园延伸到公园,把专业的防溺水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能听懂、能记住、能运用的内容,让安全意识在轻松的氛围中融入孩子们的日常认知。
把安全课堂种进孩子心田
活动聚焦实效,以“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为目标。队员们巧妙设计互动环节,避免生硬说教。志愿者结合卡通图片和朗朗上口的儿歌,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六不两会”防溺水核心知识——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发现险情会相互提醒、劝阻并报告,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孩子们认真聆听,积极抢答,在问答间将安全规则内化于心。
让自救技能内化于心
队员们深知,理论知识的传递只是第一步,真正让安全成为孩子们的本能反应才是关键。队员们教授了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自救技巧,如如何在水中保持冷静、如何采取正确的姿势等待救援等。这些技能的传授,不仅增强了孩子们面对危险时的自信心,更为他们的暑期安全增添了一道坚实的屏障。为了让知识不再止于口头,我们设置了情景互动与实操演练。面对可能遇到的危险场景,队员们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应对之法,在问答中纠正错误,让正确的避险知识在孩子们心中萌芽。让孩子们不仅听懂了知识,更学会了运用,安全防范与应急处置能力在欢声笑语中实现了“双提升”。
成长与收获
参与活动的队员们,大多是第一次以“安全守护者”的身份面对孩子们。从最初的紧张忐忑,到后来的从容自信,他们在付出中收获着成长。每一次耐心的讲解,每一次细致的示范,每一次温暖的鼓励,都是对“责任”二字最生动的诠释。他们说,看到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模样,听到家长们感激的话语,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有了意义——青春的价值,不仅在于汲取知识,更在于用所学回馈社会,用行动守护他人。
此次实践是红色材料之旅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之一,也是落实“思政+专业+实践”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重要举措。这场街头宣教,让队员们深深体会到:每一次知识的传递,都是对生命的守护。他们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以青春之名深耕暑期安全宣教,用一次次行动织密防溺水的“保护网”,陪伴孩子们在夏日里安心嬉戏,让青春的光芒,在守护生命的温暖实践中愈发璀璨。
暮色中的星城公园渐渐安静下来,孩子们的笑声仿佛还萦绕在耳畔。实践队员们真诚的态度和温暖的行动,为这个夏天增添了一份特别的安全感。他们的青春,正在守护生命的实践中,绽放出最动人的光芒。而那些被播撒在孩子们心中的安全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护佑他们度过一个平安的夏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炜斌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