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守护,对话羊角非遗传承人———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青融武隆行,执笔青春践初心”社会服务践行团走进武隆羊角镇探寻非遗传承技艺

发布时间:2025-07-13 10: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胡明灿   阅读 1.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深入挖掘武隆非遗文化,记录传统技艺,让青春力量助力非遗传承与传播。7月12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青融武隆行,执笔青春践初心”社会服务践行团走进武隆羊角镇,聚焦当地两项特色非遗——羊角双鸽豆干与华来食醋,对非遗传承人石登阳、谢承玉进行了拍摄采访,开启了一场非遗传承的探寻之旅。

活动当天上午,践行团成员兵分两路前往羊角镇。第一组队伍采访到的是羊角镇双鸽豆干传承人石登阳,他向成员们介绍了这项非遗技艺的精妙。从选豆到磨浆,从点卤到压制,每一步都透着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入口紧实筋道,豆香纯厚不掺杂味,这实打实的品质,正是老手艺传下来的底气。“手艺的核心就是‘真’,新鲜豆干不用防腐剂,吃的就是一份安心。”石登阳叔叔说,传承不仅是守手艺,更要守初心——先做人再做事,做良心商品,才能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立得住、传得远。

图为羊角双鸽豆干

另一组成员则采访到了华来食醋的83岁的传承人谢承玉奶奶。作为技艺的守护者,谢奶奶的老醋酿造坚守“家艺传承”的根,从选料到发酵,全程遵循古法,在自家手工作坊里用一双手完成泡米、蒸料、制曲、发酵等复杂工序。“咱这醋里啥额外东西都不加,没有防腐剂、色素,就靠时间慢慢酿,酸得醇厚,回口还有点甜。”奶奶布满皱纹的手抚过酿醋的陶缸,眼里满是珍视,“只要有人想学,我都乐意教,就想让这手艺能一直酿下去。”

图为羊角华来食醋

两项非遗虽风味各异,却在传承与发展中走出了相似的智慧之路。如今,羊角双鸽豆干已形成从制作到加工包装、从线下门店到电商平台的完整产业链,真空包装的豆干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华来食醋也依托手工作坊拓展出瓶装零售、批量定制等业务。传统技艺不再藏于深巷,而是借着产业融合的东风,既保住了老味道,又打开了新市场。

图为践行团成员与非遗传承人聊天

此次探访让践行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在传承人手中、融在日常生活里的文化基因。镜头里的每一个画面、采访中的每一句话,都在诉说着传统技艺的生命力。“青融武隆行,执笔青春践初心”社会服务践行团用实际行动记录非遗故事,不仅为羊角镇的两项非遗注入了青春传播力,更让“坚守匠心、传承文化”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以青春之力守护非遗薪火。

图为践行团老师们与非遗传承人的合照


撰文:胡明灿 田宇 肖熙铭

      审核人:田宇 肖熙铭

供图:陈莉 罗苹丹 朱欣渝


图像设计:张钰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明灿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