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宿州7月12日讯(通讯员 张宇 王诗语)为深入了解数字农业发展现状,探索数字农业创新发展路径,2025年7月10日,安徽财经大学新心向农实践队走进了安徽省东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开启了学习数字农业的新旅途。
图为团队成员到达安徽省东昌农业有限公司。张宇 摄
深入一线,科技赋能筑牢生长“防护墙”
第一站,团队成员来到了种子加工仓库,在负责人的带领下,队员们了解到公司建有10T种子加工线2套,加工单机四十余套,这里承担着处理种子包衣的重要工作,日烘干能力240T,这一环节能有效防止种子遭遇病虫害,为种子的后续生长筑牢“防护墙”。同时,在一旁的原料库中,去杂、烘干种子的流程正在有序进行。在蒋先生的介绍下团队成员了解到,两处烘干线各有特点,一处的大机器一次可烘干16万斤,一天可烘两次,高效作业;另一处的四台小机器协同运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烘干线的稳步运行,能够满足种子繁育基地的烘干、加工、仓储需求,促进高效生产。
图为负责人向团队成员介绍流程。张宇 摄
探访仓储,严控品质打造农业“生命线”
随后,团队成员步入包装仓库,近距离观察着种子的包装与储藏,两千万斤的仓储能力和一亿斤的总销售数据在展现企业规模与实力的同时,也让成员们对农业的流通市场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公司以新产品、新技术为核心竞争力,在皖苏两省建立小麦、常规粳稻种子营销网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跨区域营销体系,不断推进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务。
图为团队成员在田间走访。张宇 摄
图为负责人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包装仓库。张宇 摄
亲身调研,精挑细选共育试验“新摇篮”
作为种业创新的“摇篮”,试验田承担着小麦、水稻等育种工作,土地被划分为相同面积,繁育不同种子的过程,根据产量对比选品,优质种子会被送去评审,从小区域实验到审定品种,每一步都凝聚着育种者的严谨与智慧,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展开调研,与工作人员交流探讨当前农业发展现状、乡村振兴路径及数字农业前景。过程中,工作人员还指导队员们辨别混入种子种的杂草,讲解杂草对种子质量和后续种植的危害,队员们针对这些问题,认真记录,并积极思考,深刻领悟了去杂环节对于保障种子纯度和品质的关键意义。听完工作人员的讲解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这真是太不容易了!”听到同学们的感叹后,工作人员的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
图为团队成员与负责人进行交流。张宇 摄
图为团队成员观察水稻长势。张宇 摄亲临质检,科技助力孕育种业“金种子”
旅程的最后,安徽省东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亲自带领团队前往质检室,并对团队成员提出的疑问一一作出解释。质检室中,种子发芽试验正在进行,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对种子抽样测试发芽率,确保种子的品质保障,安徽省东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数字化产业与农业相融合,实现从“汗水农业”到“数字农业”的快速转型,深刻展现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所蕴含的无限潜力。未来,安徽省东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坚持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广,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数字农业不断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观察试验种子。张宇 摄
此次实践之旅,新心向农实践队团队成员将课堂理论知识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他们见证了科技对农业的赋能,感受了文化对农业的滋养,体验了产业振兴带来的勃勃生机。展望未来,志愿者们将带着满满的收获与坚定的信念,继续以青春之名,逐梦乡村,将所学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
图为团队成员与负责人合照。张宇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诗语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