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贸职业学院 “启志引航” 辅导员工作室英红调研实践团,于 2025 年 7 月 6 日至 7日奔赴清远英德红茶产区,在 “百千万工程” 的指引下,深入茶企、茶所、博物馆,亲手触摸茶叶的生长脉络,用心感悟 “英红精神” 的时代内涵,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思考。
▲图为科研所合照图
一、茶企里的 “新” 与 “旧”:一片叶子的产业突围
轻提慢捻间的讲究:英红九号采摘的 “鲜叶密码”英红九号的鲜叶,是决定一杯红茶风味的起点。英红九号是广东英德地区主产的优质茶树品种,其茶多酚含量高,适合制作浓强鲜爽的红茶,因此采摘时需尤其注重鲜叶的完整性和嫩度,以确保发酵后产生标志性的“花果香、甜醇味”。通过负责人指导,我们得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芽叶基部,向上轻提,避免撕扯损伤茶枝;忌掐采:不可用指甲掐断茎部,否则断面易氧化红变,影响发酵均匀性。▲图为成员采茶图
从萎凋到干燥:解锁英红九号 “浓强鲜爽” 的工艺密钥
萎凋:茶青均匀放于萎凋槽,适当散失约25%的水分,使其叶质变软,便于揉卷成条,叶细胞逐渐浓缩,酶的活性增强,并使青草气散失,促进香气形成,为发酵创造有利条件,萎凋过程约10小时。揉捻:在揉捻机360度转动的作用下,使萎凋叶卷曲成条形,充分破损叶细胞组织,茶汁溢出,使叶内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类化合物接触,借助空气中的氧,促进发酵作用,揉捻过程约2小时。发酵:通过增强酶的活化程度,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缩合,使茶叶发酵充分,减少青涩味,并产生浓郁的香气。发酵的最佳室温为22~25℃,相对湿度90%,发酵过程约6小时。干燥:第一次温度130度,第二次110度,目的是使高湿迅速纯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份,缩小体积,固定外形,挥发大部分低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烘于时间约为2小时。▲图为成员揉捻茶叶图
二、茶科所的 “破” 与 “立”:科研力量托举产业未来
2025年7月7日,“启志引航”辅导员工作室英红调研实践团出发广东省名优生态茶叶重点科研基地了解其产业发展状况、茶种选育技术、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危机;在英红博物馆,团队成员深刻领悟了英德红茶的发展与英红精神;英德红旗茶厂,其发展历程是英德红茶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团队通过调研挖掘英德红茶品牌潜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力。▲图为科研基地大合照
成果背后是坚守
作为省内唯一省级茶叶科研机构,这里藏着太多 “第一”:首个培育出英红九号品种、首创系列产品、创建公共品牌…… 工作人员介绍,正是一代代科研人员扎根土地,才让英德红茶从 “地方特产” 成长为 “百亿产业”。▲图为科研所会议图挑战面前有担当
但荣光之下,挑战犹存:品种培育周期长,难跟市场节奏;主打 “浓强鲜爽” 的特质,难以融入年轻人爱的奶茶业态;专业人才短缺、海外市场标准难统一…… 面对困局,研究所的答案是 “共享”:开设技术培训班,向同行传授技艺,用 “众人拾柴” 的力量破解难题。“科研不是闭门造车,是要让技术长在泥土里。” 这句话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需要 “低头钻研” 的韧劲,更需要 “抬头分享” 的格局。▲图为科研所会议
三、茶史里的 “魂”:从老茶农到红旗茶厂,读懂 “英红精神”深山里的坚守者
在茶田深处,一位老茶农的身影让团队动容。他双手粗糙,是常年与茶树、茶锅打交道的印记;他说 “种茶是技术活,更是心活”,佝偻的背影与茶园相融,那份坚守正如深山茶香,历经岁月愈发醇厚。这份 “心活”,是英德红茶最动人的人文底色。▲图为与采茶人深入沟通图
博物馆里的奋斗史
英德红茶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诗。20世纪50年代,为响应国家出口创汇号召,广东英德成功创制出具有"浓强鲜爽"特色的红茶。1959年,英德红茶首次出口便征服英国皇室,被誉为"东方金美人",成为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21世纪以来,英德红茶通过品种改良和工艺创新,特别是"英红九号"的培育成功,实现了华丽转身,让这片英德红茶始终散发着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图为英德博物馆大合照
▲图为成员们参观英红博物馆图
走访英德红旗茶厂
通过文创产品的系统性开发,英德红旗茶厂正实现从生产场域向文化场域的转型。这种"工业遗产+创意设计"的保护模式,既延续了茶工业的技术记忆,更让年轻一代在消费体验中感知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团队提出发展建议未来可进一步探索AR厂史漫游、制茶工艺游戏等数字化传播方式,使工业遗产真正"活"在当下。▲图为红旗茶厂图
▲图为成员体验机器图
从茶园到茶厂,财贸学子读懂了:英德红茶的百亿产值,不仅是一片叶子的经济价值,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 坚守老手艺,更要敢创新路径;扎根土地,更要放眼世界。正如 “百千万工程” 所倡导的,乡村振兴需要 “深耕细作” 的耐心,也需要 “破局求变” 的勇气。而青年一代,正该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把调研所得化为实干之力,让茶香里的精神与初心,在振兴之路上持续芬芳。青春与茶香相遇,便是振兴的序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艺婷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