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上午,由共青团川北医学院委员会与共青团峨眉山市委联合主办,川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宁老师带领的临床医学院"汇爱行金顶,医心兴绿野"乡村振兴促进团承办的“医心筑梦,守护健康”主题活动,在峨眉山市幸福路24号明园社区顺利开展。本次活动以医疗卫生知识宣讲与生物学启蒙教育为核心,为当地小朋友送去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健康科普与科学启蒙盛宴。
青春聚力,共赴健康之约。作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实践,本次活动聚焦城乡医疗卫生资源不均衡、农村学生科学素养培育不足等现实问题。川北医学院志愿者团队充分发挥医学专业优势,将复杂的医学知识与生物学原理转化为适合小学生理解的科普内容,用青春力量架起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农村的桥梁。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合影 刘锦华 摄
生命课堂,急救知识筑牢安全防线,一场关乎生命安全的“守护课堂”正悄然展开。峨眉山市红十字会的贾其军、刘淑琼两位救护讲师默契配合,而何忠银讲师则以沉稳又生动的讲述,将急救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间。他从夏日里最易发生的危险切入,把防溺水要点化作“远离野泳的约定”,用贴近生活的情景推演,让孩子们明白“不擅自下水”的底线,更记住了落水时如何保持冷静、借力自救的智慧;谈及山洪避险,他没有停留在生硬的条文,而是结合当地地形特点,将“向高处奔、离低洼处”的原则,变成孩子们能听懂的具体指引。
▲图为红十字宣讲员为小朋友讲解溺水急救知识 钟密月 摄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心肺复苏教学环节,何忠银讲师跪在假人旁,每一次胸外按压的力度、人工呼吸的节奏都精准演示,嘴里同步讲解着“看意识、摸颈动脉、按压30次吹2口气”的口诀。孩子们都长伸着脑袋,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尝试着抬手、按压,小小的手掌虽力道尚浅,却已触碰到“生命急救”的庄重——这不仅是技能的传递,更是对“珍爱生命、守护彼此”的无声启蒙,让安全的意识如同阳光般,照亮孩子们成长的每一步。
▲图为红十字宣讲员向小朋友展示心肺复苏标准手法 钟密月 摄
健康护航,培育科学素养。在“健康小卫市打败日常易感病症”科普活动中,志愿者以“健康星球大冒险”动画短片开场,通过病菌入侵星球的趣味设定,瞬间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讲解环节采用卡通PPT与实物道具结合的方式,用“小病毒的偷袭计划”故事生动阐释感冒传播原理,通过手足口病卡通示意图直观展示病症特征,配合口罩、体温计等道具演示,让抽象的医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病症知识大闯关”问答环节引发热烈反响。“感冒后应该多喝水还是少喝水?”“预防流感的最好办法是什么?”等问题抛出后,孩子们踊跃举手抢答,答对者获得的卡通贴纸成为最受欢迎的“战利品”。情景模拟游戏中,分别扮演“健康小朋友”“生病小朋友”和“医生”的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完成病症传播与应对演练,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图为小朋友跟着志愿者的动作学习“七步洗手法” 刘锦华 摄
▲图为小朋友们积极抢答志愿者提出的问题 刘锦华 摄
性教育科普环节以“身体的小秘密”为主题,通过动画短片帮助孩子们认识身体差异与隐私部位,用“我们从哪里来”的小故事讲述生命起源。在“身体小秘密分享会”上,志愿者耐心解答孩子们的疑问,并通过“公交车上的不当接触”等情景模拟,引导孩子们学习自我保护方法。随后开展的“身体保护小手册”制作活动,让孩子们用画笔记录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青春担当,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最后,孩子们稚嫩的话语中充满对生命科学的好奇与对健康知识的珍视。此次活动通过精准对接农村教育需求,不仅提升了当地小学生的健康素养与科学认知,更激发了他们对生命科学的探索热情。川北医学院志愿者团队用专业服务践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正如活动负责人所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让医学知识走出课堂,让科学种子扎根乡村,用医心守护童心,用知识助力成长。”
据悉,川北医学院将持续推进“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建设,不断优化活动内容与形式,让更多农村地区的孩子能享受到优质的医学科普与科学启蒙教育,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新时代乡村建设者奠定基础。(撰稿:张华钰 杨名雅 许诺 图片:钟密月 刘锦华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许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