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寺坞古木深处 解码活态文化年轮—— 浙江农林大学实践团赋能古树保护与乡村记忆传承

发布时间:2025-07-10 19:2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许书铭、徐琪   阅读 2.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青衿护绿,古木逢春”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踏入衢州开化寺坞村,在苍虬古木与岁月故事间开启生态与人文的双重探寻。这群青年学子以专业丈量古树年轮,用脚步叩问乡村记忆,让千年古树在新时代焕发 "绿色活化石" 的文化生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态与人文交融的青春动能。

指尖丈量:给古树建档的 "生态侦探"

▲实践团在测量寺坞村古树的数据

活动现场,实践团队采用人工测绘手段,对寺坞村古树进行测量。团队成员分组协作,对每株古树的胸径、树高、冠幅等数据进行记录,同时观察记录古树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等信息。此次统计涉及香樟、银杏、枫杨等多个树种,其中不乏树龄超500年的珍稀古树。“手工测绘虽然效率较低,但能更近距离观察古树细节,发现潜在问题。”实践团队负责人介绍,在测绘过程中,团队发现部分古树存在树皮破损、根系裸露等情况,已进行同步记录并将其提交至林业部门。

▲实践团分析所测量的古树数据中反映的现状

乡音解码:古树下生长的集体记忆

▲实践团在寺坞村一户村民家中采访当地对古树的保护措施

另一现场,实践团队采用逐户走访形式,与多位寺坞村村民进行交流。村民刘德龙、邹伟英夫妇讲述了村里对于古树保护的重视,村民方土全讲述起村头古树的故事。"树娘" 香樟前的祈福红绸、古树下纳凉议事的石桌、孩童攀爬过的皲裂树瘤 —— 这些带着烟火气的记忆碎片,拼凑出古树作为乡村精神坐标的完整画像。

▲实践团成员采访寺坞村村民当地古树的历史

青春注脚:当专业力碰撞古树文明

▲实践团在寺坞村古树群前合影留念

“村民的讲述展现了古树名木在乡村生活中的特殊意义。”实践团队成员表示,实践团后续将整理访谈内容,形成图文及影像资料,助力寺坞村古树文化的传播与保护。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大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更加深了团队成员对古树名木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从文化上,为基层古树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撰文 | 许书铭

图片 | 黄天瑜、徐琪、何静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