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罗京)为深化铁路设备监测技术研究,助力铁路运输安全保障,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智测先锋青年大学生团队于 7 月 9 日至 10 日在信阳电务段开展道岔转换力监测项目实践,以专业所长赋能铁路设备监测领域创新。道岔作为铁路轨道上的关键转换设备,其转换力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列车变轨的平稳性与安全性,一旦出现异常可能引发脱轨、晚点等严重问题。此次实践既是团队将专业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尝试,更是青年学子助力铁路安全运维的生动实践。
理论筑基:深入学习铁路信号系统,研讨监测技术细节
7月9日,实践活动首日,智测先锋团队在信阳电务段技术骨干的带领下,开启了对铁路信号系统原理的系统性学习。铁路信号系统是列车运行的 “神经中枢”,而道岔设备作为其中的核心部件,其伸缩力的精准监测是保障列车安全通行的关键环节。
在段部会议室,从事铁路信号技术研究 20 余年的李工程师,通过一套先进的道岔模拟仿真系统,向团队成员详细拆解了道岔设备的运行机制。“道岔转换力就像人的‘关节弹力’,过松或过紧都会出问题。” 李工程师以生动的类比切入,结合 2023 年某线路因道岔转换力异常导致列车临时停车的案例,深入剖析了伸缩力波动对铁路安全的潜在影响 —— 轻则造成列车运行卡顿,重则引发轨道变形,危及行车安全。他展示的历史数据图表中,清晰呈现了转换力超出阈值(通常为 ±5% 设计值)时,设备故障率会上升 30% 以上的统计结果,让团队成员对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图为团队成员向工人师傅请教仿真系统的运行机制
数据比对:优化监测系统参数,完善理论模型
首日下午,团队转入数据比对环节。成员们将自主研发监测仪器的实验室模拟数据,与信阳电务段近半年的道岔转换力实际运行数据进行系统比对,旨在验证仪器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实验室模拟数据来自团队搭建的道岔模拟测试平台,该平台可模拟 12 种不同工况下的道岔运行状态,包括不同列车时速(80km/h、120km/h、160km/h)、不同轨温(-10℃至 40℃)对转换力的影响。而电务段提供的实际数据则涵盖了信阳地区多雨、高温、强风等复杂天气条件下的道岔表现。
▲图为团队成员将设备系统数据与模拟数据进行比对
实践感悟:融合理论与实践,传承铁路精神勇担责任
此次为期两天的实践活动,让智测先锋团队深刻体会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团队成员不仅将课堂上学到的传感器原理、数据处理算法等知识应用于实践,更在与铁路一线工作者的交流中,读懂了 “严谨细致、精益求精” 的铁路精神。
“李工程师为了一个数据偏差,翻出 5 年的历史记录逐行核对;陈师傅安装设备时,用水平仪反复校准 3 次才放心。” 团队成员张宇在实践日志中写道,“这些细节让我明白,铁路安全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由无数个精准的数据和规范的操作堆砌而成。”
▲图为团队成员现场测试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京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