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至7日,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兰花草” 智慧银龄健康助老志愿服务队走进万州区白羊镇清潭村,开展以“智慧助老送健康,青春聚力暖乡村”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立足医学院校专业特色,精心打造“智慧银龄・健康乡土情”志愿服务项目,通过8大特色康养课程将中医药文化、健康知识宣讲、急救技能与乡村养老需求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智慧助老+健康赋能”的志愿服务新路径。
图为志愿者到地点后的合影。朱妍樨 供图
一、精准调研筑基,锚定乡村健康需求
活动前期,团队以入户走访、院坝座谈等形式深入清潭村开展健康需求调研,采用分层抽样法聚焦慢性病患者、留守独居老人、健康知识薄弱群体三类重点群体,17名师生通过多种方式累计完成有效问卷102份、健康筛查102人次,建立起详实的村民健康档案。调研数据显示,当地老人存在显著的“三低三高”现象:健康知识知晓率、规范用药率、定期体检率偏低,而慢性病患病率、用药错误率、保健误区率偏高。典型案例如78岁的张大爷长期使用白酒送服降压药,65岁的李婆婆将保健品当作处方药服用。同时,村里70%的老人为留守状态,心理孤独与健康问题相互交织,且部分老人存在分不清降压药和保健品、用土方子治病延误病情等问题。基于此,团队针对性设计了“8大康养课程”,覆盖多维度健康需求,重点对接老人在疾病预防指导、中医养生方法学习等方面的诉求。
图为志愿者为村民做农活。朱妍樨 张蓝月 供图
图为志愿者为村民讲解知识。朱妍樨 梅楠 供图
二、八大课程赋能,构筑乡村健康服务矩阵
一是田间药园・识百草——中医药文化传承课。志愿者将课堂搬进清潭村的田埂院落,搭建“中药材科普长廊”,展示金银花、百合、艾草等30余味常见药材,配上“爱心药签” 详解功效与用法。结合当地农事场景,用“农事比喻法”讲解中医药知识,比如将蒲公英等田间野草的药用价值融入讲解,让村民明白 “田间野草也是宝贝”。通过知识抢答互动,将药材知识与日常劳作结合,增强记忆效果,让中医药文化在乡土生活中自然浸润。
二是香囊工坊・防未病——中医预防保健课。清潭村服务中心内药香弥漫,志愿者带领村民制作中药香囊,精心调配驱蚊、安神、防疫三种配方。大家挑选药材、缝制囊袋,刘奶奶边做边念叨“给孙子驱蚊,给老伴提神”,张奶奶捧着成品笑称“闻着药香,心里都亮堂”。活动累计发放香囊100余个,每个都附有使用说明,让中医“防未病”理念通过手作传递。
三是艾灸小灶・暖夕阳——中医适宜技术体验课。在村民张大爷的院子里,中医专业的志愿者们为关节痛村民实施艾灸治疗,特意选用无烟艾条以减少刺激。志愿者们用方言向老人们讲解穴位知识,让大家在体验艾灸的同时,了解不同穴位对应的功效。同时团队还留下20余套艾灸工具,培训村医掌握基本操作要领,以便活动结束后村民仍能享受到艾灸疗法带来的益处。
四是耳络锦通・护全身——杏林润乡耳穴八段锦课。志愿者们制作了生动形象的卡通耳穴图,向老人们讲解耳朵上不同部位与身体器官的对应关系。采用“理论+实操+跟踪”的模式,先集中讲解耳穴知识,再为每位老人贴敷耳穴贴。此外,志愿者还改编了“乡村版”八段锦,简化难度并加入农事动作元素,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
五是养生茶席・话桑榆——健康守护四季讲堂。傍晚的农家小院里,志愿者们为老人们准备了补气养血、安神助眠、清热解暑三种季节养生茶饮。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品茗,志愿者们则讲解夏季饮食禁忌。同时,志愿者还发放了特制的“二十四节气食疗手账”,上面记录着“夏吃姜”“秋食藕”等养生口诀,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六是急救学堂・守平安——黄金时刻急救先锋营。临床医学专业的志愿者用方言向村民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针对农村常见的意外情况,设计了气道梗阻、农药中毒、溺水急救、外伤包扎4个情景模块。在模拟演练环节,村民们积极参与,亲身体验急救过程。
七是乡野艺趣・绽繁华——绒丝生花实践营。志愿者们带着“绒丝生花”手工计划走进乡村,教村民们用扭扭棒弯折、塑形,制作出各种绒丝花。这项活动将手工创作与生活美学相结合,让村民们在农事劳作之余,体验到创作的乐趣。此外,服务中心广场变身“夕阳红工坊”,志愿者教老人书法,夜幕下播放《五朵金花》等老电影,端上清凉降火茶,让艺术与温情丰富乡村精神生活。
八是健康市集・送万家——义诊入乡传温情。乡村集市上,志愿者在“健康检测站”有序为村民测量血压、血糖,检查视力,并建立健康档案。针对检测指标异常的村民,志愿者提供饮食、运动等方面的个性化健康指导。“健康手账”定制服务,详细记录村民健康信息与养生建议,成为老人日常健康管理的贴心指南。68岁的赵奶奶拿到属于自己的健康手账后,感动地说:“你们想得太周到了,以后照着这个手账养身,心里就有底了!”
图为志愿者为村民贴耳穴帖。朱妍樨 供图
图为志愿者为村民讲解知识。朱妍樨 梅楠 供图
三、多维成效彰显,绘就健康乡村新图景
此次活动累计服务清潭村数百名老人,开展数十场健康教学活动,通过中医药文化普及、实用技能传授和个性化健康指导,显著提升了乡村老年人的健康素养与保健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科学健康观念、掌握日常养生方法,有效减少了因认知误区导致的健康风险。同时,活动为医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助力其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老年群体的能力,强化了“以老为本”的服务意识。
作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该项目通过“高校专业资源+乡村老年健康需求”的精准对接,探索出提升乡村老年健康素养的有效路径。下一步,团队将总结经验、优化模式,持续聚焦老年人健康需求,通过常态化服务、技能下沉等方式,巩固健康素养提升成果,为构建贴合乡村实际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供实践样本,让中医药文化在守护乡村“夕阳红”中焕发持久活力。(通讯员 罗艺 向梦娇)
撰文 | 罗艺 向梦娇
图片 | 朱妍樨 梅楠 张蓝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