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与社会责任感,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部分学生组成“江宁织造研习团”,围绕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调研与学习活动。
溯源云锦工艺 探索文化肌理
近日,江宁织造研习团前往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展开织造文化调研活动。此次活动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通过现场参观、学习记录与交流反思等形式,引导学生将专业视野与传统文化融合,为文化传承注入设计思维与青年力量。
团队成员通过查阅文献、整理云锦发展史、拟定调研提纲等方式,对江宁织造署的历史背景与云锦工艺进行了初步了解,并确立了“非遗工艺与设计融合”的调研视角。
步入织锦之府 感受匠心之魂
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系统参观了江宁织造馆内“织造制度展”“云锦历史展”等核心展区。成员们重点观察了古代织造分区与现代技艺传承之间的演变逻辑,通过观看织造工艺演示,亲身体会到云锦织造的精湛与严谨。通过对织造工坊、总管厅、库房、样式房等原址地图的参观,成员们形象地理解了古代织造机构的严密制度与分工机制,体会到古人对工艺质量的极高追求。
传统的现代回响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还围绕“云锦工艺现代传播的路径问题”进行现场访谈与记录。此阶段使学生深刻理解了非遗文化的工艺价值与历史厚度,也启发了对传统文化视觉再设计的思考。在云锦历史与工艺展示区域,讲解员生动介绍了云锦所使用的多重工艺技法,如通经断纬、挑花织锦等,团队成员对云锦工艺的复杂性与美学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
青年对话传统 设计链接未来
成员们围坐研讨,结合参观所见与自身专业背景,就“传统工艺如何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展开讨论,并撰写心得记录,为后续项目深化与创意实践积累素材。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与学院层面均产生了良好反响。在学生层面,活动拓展了文化视野,增强了设计中的文化意识,激发了对传统艺术转化创新的兴趣;对班级与学院而言,活动不仅展示了专业与文化融合的教学成果,也提升了学生团队自主策划与执行力;从更大层面看,青年大学生深入非遗场馆进行调研,有助于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对接,构建高校参与文化保护的有效机制。这份文化自觉,正是新时代青年最珍贵的实践成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陶冶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