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蝉鸣阵阵,热浪翻滚,在这片平凡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故事正在谱写。2025年7月6日,平顶山学院"智绘乡韵,规划未来"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辛店镇南王庄村专访了一位扎根乡土的园林规划设计专家——赵建林, 聆听他用匠心与坚守书写的乡村振兴篇章。
图为采访赵建林先生现场照
初见赵建林老先生时,他正坐在村委会办公室桌前,戴着厚重的老花镜,拿着一尺一笔认真仔细地画着图纸。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在他饱经风霜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应村党支部书记翟国松的邀请,已经在村里住了十几天了,他衣着朴素,但谈吐间却不经意流露出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图为赵建林手绘的建筑设计图
赵建林老先生自1962年投身工作,毕生深耕仿古建筑与园林规划设计领域。六十载春秋,他走遍了中原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的温度。在古建筑修复的工地上,他常常一待就是数月,与工匠们同吃同住,在砖瓦木石间寻找历史的回响。"每一块砖都有它的故事,每一棵树都有它的灵魂。"这是赵建林常挂在嘴边的话。
1996年,已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的赵建林走上大学讲台。他深知,乡村振兴需要人才的接力。在课堂上,他从不照本宣科,而是带着学生们走进田野,让他们触摸真实的乡土。"设计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读懂土地的心跳。"他常常这样教导学生。工作之余,他历时五年撰著《园林绿化三百问》、《公路绿化讲座》,将毕生所学倾注于字里行间,只为将这份对乡土的热爱传承给下一代。
在南王庄村广场的规划设计中,赵建林老先生再次展现了他对乡土的深刻理解。他带领平顶山学院"智绘乡韵,规划未来"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调研,挨户走访村民,在农家小院里倾听老人们讲述村庄的故事,在田间地头观察村民的生活习惯。"广场不仅是活动空间,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赵建林老先生说。从核心雕塑到植被配置,赵建林老先生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他指导促进团在规划广场时巧妙融入莲花庵驿站、孟姜女传说、张武岗红薯及红九军诞生地等本土文化元素。
图为赵建林带领促进团在南王庄村考察的现场照
专访的最后,赵建林老先生语重心长地说:"乡村是广阔的天地,沉淀着真实的民生需求与朴素的审美智慧。这些年来,我走过了很多地方,但最让我感动的,永远是乡亲们眼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他鼓励学子们珍惜"三下乡"的机会:"希望你们能真正走进村庄,读懂乡亲们的期盼。在田野调查间汲取设计灵感,让每一份情怀都转化为振兴乡土的力量。记住,最好的设计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能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感受到温暖与尊严。"
图为赵建林指导三下乡成员绘图
六十年风雨兼程,赵建林用脚步丈量乡村,用匠心雕琢土地。他的故事,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细水长流的坚守;他的设计,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而是温暖的文化传承。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他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乡土的温度与可能。正如他所说:"乡村的未来,不在高楼大厦,而在人心所向。"而这份守望,仍在继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汶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