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9日讯(通讯员 陈欣欣、高宣焱、朱纯浦)法治是乡村振兴的坚实根基,为乡村治理、权益保障、发展秩序提供根本遵循。基层司法所作为法治扎根乡土的“神经末梢”,直面群众急难愁盼,以调解纠纷、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等工作,将法律条文转化为治村良方,既守护公平正义,又化解矛盾于萌芽,让法治精神融入乡村肌理,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为赋能国家法治事业高质量发展,锻造堪当新时代法治建设重任的高素质人才,7月9日,平顶山学院政法学院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社会服务践行团走进郏县安良镇司法所,开展走访调研活动。通过与基层工作人员的座谈交流,团队成员近距离感受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温度与力度,为今后投身法治建设积累实践经验。
图为团队成员前往安良镇司法所
基层职能细解析 多元角色显担当
安良镇司法所所长梁明闯向团队介绍,作为司法行政机关基层单位,司法所与派出所共同维护社会稳定,二者职能互补,派出所侧重治安管理和刑事案件办理,司法所则以“柔性化解”为核心,聚焦人民调解,覆盖群众生活各领域。
接着,梁明闯详细介绍了司法所的性质与职能。作为司法行政机关基层单位,司法所与派出所协同维护社会稳定,核心聚焦人民调解,涵盖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公共法律服务等工作。他举例说明,如每年进校园开展两次法治宣传、为困难群众协调免费法律援助、协助刑满释放人员解决实际困难等,让成员切实感受到“基层司法无小事,事事关乎民生”,并对基层司法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反诈科普进乡村 筑牢防护安全网
针对当前电信诈骗手段日趋隐蔽的特点,梁明闯结合近期高发案例,向团队成员系统讲解诈骗套路与防范技巧。他指出,电信诈骗主要表现为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编造虚假信息,如冒充公检法虚构涉案情节、发送虚假中奖信息等,以远程操控方式诱使受害人转账汇款。为帮助团队成员快速掌握防范要点,梁明闯举例18项常见诈骗手段,总结“三个一律”原则,并要求成员牢记“十个凡是”防诈口诀,助力团队成员提升防骗能力,共同投身基层反诈宣传科普。
图为梁明闯为团队成员讲解基层司法职能
矫正管理严规范 司法温情助新生
“社区矫正不是简单的监管,更是帮助矫正对象重新融入社会的过程。”谈及社区矫正工作,梁明闯详细介绍了管理流程。他表示,矫正对象入矫第一个月为重点管理期,这段时间除非有特殊情况,一般不允许请假外出。矫正对象每天需要通过手机打卡、人脸识别验证,确保在监管范围内;每周还需来所里报到一次,汇报近期动态;每月司法所会组织集中学习,并要求提交书面思想汇报。
梁明闯强调,严管是为了让矫正对象养成规矩意识,但也少不了人文关怀。他举例说明,曾有一名矫正对象因缺乏技能找不到工作,司法所工作人员不仅为其联系技能培训,还协调企业提供岗位,如今该对象已顺利解矫,成为家里的顶梁柱。这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社区矫正既体现着法治的严肃,也传递着司法的温情。
互动交流启未来 法治灯塔照初心
互动环节中,团队成员围绕未来规划以及技能提升等问题进行提问。梁明闯结合自身经历给出建议,他表示基层法律工作看似琐碎,却最能锻炼人,首先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吃透民法典、刑法等基础法条。其次要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这是从业的“敲门砖”。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能沉下心倾听群众诉求,把法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家常话”。同时,他建议大家利用假期多参与普法实践活动,因为只有真正接触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理解法律并非冰冷的条文,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图为梁明闯为团队成员分发民法典
交流结束后,梁明闯向每位团队成员分发了民法典,随后双方进行合影留念。
图为团队成员与梁明闯进行合影留念
此次走访调研,不仅深化了团队成员对法律实务的理解,更坚定了其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的决心。未来,平顶山学院政法学院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社会服务践行团将带着调研所得,继续深耕法治宣传与基层服务,让青春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绽放光彩,让法治的种子在乡土大地生根发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翟超晴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