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热情如炬。瑞昌市南阳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携手江西职业技术大学 “车载青春 电亮梦想” 基层服务践行团,在七月骄阳下掀起志愿服务热潮 —— 探访铁肩膀红色文化展馆感悟奋斗精神、开展江家岭水库河道清漂行动守护生态底色,更走进非遗剪纸工作室对话匠人李师傅、体验传统剪纸技艺传承文化匠心。青年志愿者们以 “铁肩精神” 为灯塔,在奋斗故事感悟中锚定初心坐标,于绿水青山守护中践行时代担当,让志愿之花在南阳乡的热土上绽放出兼具历史厚度与青春活力的绚丽光彩。
铁肩承史韵,薪火照征程
7 月 3 日,“追寻铁肩足迹 传承奋斗精神” 主题参观活动在瑞昌铁肩膀纪念展馆隆重举行。实践团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展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展馆内,胡华先劳模使用过的农具静静陈列,那把磨得发亮的锄头、带着老茧痕迹的手套、泛着岁月光泽的奖状,无声地诉说着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
“这把锄头凿开了江南棉麦高产的先河,胡华先劳模带领乡亲们肩挑手扛,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了农业奇迹。” 讲解员的话语仿佛让大家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志愿者们驻足在展柜前,仔细观察着每一件文物,感受着农具上似乎还残留的泥土温度和劳动者的汗水气息。
此次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和互动交流,让志愿者们深刻理解了 “铁肩膀” 精神的时代价值,为他们在志愿服务中担当作为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清库护水添新绿,志愿兴乡谱华章
7 月 3日清晨,南阳乡石门水库岸边人头攒动,“守护碧水 青春同行” 湖面清洁志愿服务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分成若干小组,迅速投入到清洁工作中。登上作业船的志愿者们面对水面上漂浮的枯枝败叶、塑料袋等垃圾,毫不退缩。他们两人一组,一人手持长柄打捞网,精准地兜住漂浮物,另一人则快速将垃圾进行分类装袋。水面的晃动增加了作业的难度,但大家全神贯注、默契配合,不放过任何一处角落。
“波静库清映朝晖,网起秽浊护碧水。” 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誓言。尽管汗水混着水汽浸湿了衣衫,但他们脸上始终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场清漂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劳动,更是一次守护生态的庄严实践。打捞网如同钥匙,打开了水域环境洁净焕新的大门,也连接着生态振兴的绿色密码。
经过志愿者们的努力,石门水库的水面恢复了往日的清澈,岸边也变得干净整洁。志愿者们用汗水换来了库区的美丽,更用行动唤醒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为生态振兴的南阳篇章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纸裁岁月,匠心映初心
7 月 4 日上午,“指尖非遗 纸载春秋” 主题参观活动在李师傅的家中温馨开启。实践团成员们轻推木门,便被满屋子的剪纸作品吸引 —— 窗棂上跃动的生肖图案、墙面上层叠的山水画卷、案头边精巧的花鸟小品,每一幅作品都似在诉说着剪纸艺术千年传承的故事。李师傅指尖捏着一把小巧的剪刀,正在红纸上裁剪纹样,纸张翻动间,细碎的纸屑如红雪般簌簌落下。
活动尾声,李师傅将一叠红纸和剪刀递给志愿者:“传统技艺不能只放在橱窗里,要让年轻人接得住、传得开。”李师傅手中的剪刀,不仅裁开了红纸,更剪开了传统与现代的隔阂;那些反复打磨的纹样,既是技艺的沉淀,更是 “坚持” 的隐喻 —— 就像铁肩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剪纸艺术的生命力也在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创新。
在李师傅 “剪纸如做人要先学会‘慢’” 的指导中,触摸到匠人坚守的温度,最终懂得坚持是对热爱倾注热忱、让传统技艺在创新中传承的信念,此次活动让青年在红纸与剪刀的交织中感悟匠心,汲取以坚持服务社会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甘本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