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毕浩添)日前,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红脉永驻,旗指新程”实践队深入河南新县,开展为期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走访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等红色地标,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调研,了解新县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融合发展情况。
“触摸历史温度”
实践队首站抵达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队员们在文物史料中触摸历史温度,于纪念碑前感悟信仰力量。看着展柜中斑驳的军号与泛黄的入党誓词,队长杨开泰感慨道,“当‘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从课本走入现实,才真正懂得先烈以血肉之躯铸就的信念高度。”肃立碑前,青年学子们在“牺牲‘小我’成就‘大家’”的精神洗礼中,锚定了“把红色基因转化为乡村振兴行动力”的初心使命。
▲图为团队成员在党旗下听讲。王博文 供图
“感受信仰深度”
“这双草鞋的每道裂痕都刻着信仰的深度。”队员时武博表示,“先烈在缺衣少食中坚守理想,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赋能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翌日,队员们走进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在油灯摇曳的复原战壕前、在布满弹痕的红军草鞋展柜旁,团队通过沉浸式场景体验,系统梳理大别山革命火种孕育、红军队伍壮大的壮阔历程。
▲图为团队成员在丁李湾村徒步调研。王博文 供图
“感受发展速度”
穿行在丁李湾村青瓦飞檐的古巷间,闲置农房经活化改造后变身研学基地与精品民宿群,豫南传统民居与现代文旅业态在此相映成趣。近年来,新县将文旅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探索出了一条古村保护、古村经营与古村活化的乡村振兴之路,通过系统性盘活闲置农房资源,让散落的历史遗存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活态资本”。新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在此交汇交融,形成独特的豫风楚韵。下一步,该县将持续利用好“红绿古”三色资源,合力加快推进新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读懂精神底色”
“一军之长居然敢做敢死队队长”。在大别山南麓的新县田铺乡,青瓦土墙的许世友将军故居静立在苍松翠柏间。故居正堂悬挂的“忠孝两全”匾额下,展柜里陈列着将军生前用过的粗布军装与磨得发亮的行军水壶。“1928年参加红军时,他留给母亲的最后一句话是‘活着尽忠,死了尽孝’。”讲解员的讲述中,队员们透过将军“七次跪母”的感人事迹,读懂了大别山儿女“国而忘家”的精神底色。
▲图为团队成员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合照。王博文 供图
为期四天的实践征程圆满收官,青年学子在大别山深处完成了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切感受新县“红”“绿”“古”三色资源融合发展的蓬勃活力。站在革命老区的红土地上,青年学子以铿锵誓言回应时代召唤,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激活乡村振兴动能,在践行绿色发展中书写青春答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毕浩添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