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院“青衿医语”暑期社会实践团在临江社区开展了一场以“守护生命,‘救’在身边”为主题的急救知识宣传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08 17: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振东   阅读 54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进一步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提升应对突发医疗事件时的自救互救能力,7月8日,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院“青衿医语”暑期社会实践团在临江社区组织开展了一场以“守护生命,‘救’在身边”为主题的急救知识宣传活动,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急救知识分享。

图为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院“青衿医语”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科普急救知识。王欣宇 供图

人工呼吸作为心肺复苏术的关键环节,是延续生命的重要医学手段。实践团成员依托精心编制的教学PPT,通过动态示意图与临床案例结合的方式,将人工呼吸的操作流程分解为"开放气道-清理异物-口对口呼吸"三大核心步骤,重点强调气道打开角度与通气量控制等技术要点。针对海姆立克急救法,团队创新性采用分龄教学模式:成人施救需掌握"肚脐上两横指,双手抱拳向内上冲击"的标准动作;儿童施救则需调整冲击力度与位置;婴儿急救更需特别注意头低脚高的体位摆放与背部叩击技巧。

图为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院“青衿医语”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展示海姆立克急救法。王欣宇 供图

创伤止血包扎模块中,实践团详细演示加压包扎法的操作规范,包括敷料选择、绷带缠绕方向及松紧度调节等细节。针对特殊部位如腋下、腹股沟等复杂区域的止血处理,团队结合解剖学原理,讲解"加垫屈肢止血法"的适用场景与操作禁忌,通过真实创伤案例视频强化听众对"止血优先于消毒"原则的认知。

夏季是各类意外事件的高发期,实践团专门设置"夏日安全急救"专题板块。在溺水急救方面,团队明确"控水-判断生命体征-心肺复苏"的处置流程,特别纠正"倒挂控水"等传统误区,强调溺水后黄金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的重要性。中暑急救环节,成员们演示"转移至阴凉处-湿毛巾擦拭大血管处-口服淡盐水"的标准化处理流程,并通过体温监测仪动态展示降温效果。针对蛇虫咬伤场景,实践团详细讲解近心端绑扎的距离控制(伤口上方5~10厘米)与松紧度标准(可插入一指),同时对比不同蛇类咬伤的牙痕特征,指导现场简易排毒方法。烧烫伤处理模块中,团队规范"冷水冲洗15~30分钟-去除衣物-无菌敷料覆盖"的操作步骤,重点警示"涂抹牙膏、酱油"等错误处理方式可能导致的二次伤害。

图为图为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院“青衿医语”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与同学们互动,交流夏日安全急救方法。肖亚为 供图

"时间就是生命,呼救就是命令"的救援理念贯穿活动全程。实践团引用白求恩"主动寻找需要帮助的人"的医者精神,强调急救技能普及的社会意义。本次活动实现从校园到社区的知识辐射,将心肺复苏、创伤处理等专业技能转化为可操作的公众急救能力,构建起"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操指导"的完整教学体系。

此次"三下乡"活动以"深学急救知识,接力生命温度"为宗旨,不仅提升了公众急救技能水平,更推动医学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未来,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院将持续推进急救知识社会化传播,通过建立社区急救培训基地、开发线上急救知识平台等举措,让专业急救技能走进更多家庭,为构建全民生命安全防线注入青春力量。活动的社会价值不仅体现在当下的知识传播,更在于播撒急救意识的种子,促使更多人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从"旁观者"转变为"施救者",真正实现"守护生命,'救'在身边"的实践目标。(通讯员 王振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振东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