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青衿普法实践队赴自贡助力乡村法治禁毒建设

发布时间:2025-07-08 17: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泳伶   阅读 219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青衿携法入盐都 禁毒普法润乡田

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周泳伶)2025年6月30日至7月4日,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测绘学院青衿普法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据前期走访了解,当地部分村民仅听说过海洛因、鸦片等传统毒品,对伪装成跳跳糖、奶茶粉的新型毒品毫无警惕,甚至流传着“偶尔尝试新型毒品不会上瘾”的错误言论;在法律认知方面,村民们对《民法典》中与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相关的条款知之甚少,遇到问题多选择私下解决。意识到基层法治与禁毒知识普及的迫切性,实践队迅速行动,在龙景街道、新民镇、大山铺镇等九个街镇的核心菜市场,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法治护航无毒乡村,青春助力振兴之路”的普法禁毒专题宣传活动。此次活动紧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乡村法治建设与无毒环境营造,将“禁毒”作为核心宣传内容,旨在通过青年力量提升基层民众法治素养与识毒、防毒、拒毒能力,夯实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筑牢安全根基。同时,实践队也以实际行动践行学校“讲、赛、践、炼”的综合育人理念,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

为确保活动有效进行,青衿普法暑期社会实践队前期主动对接大安区禁毒办及各街镇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并得到了大力支持。在区禁毒办的统一组织下,九个街镇的相关负责人于2025年6月30日召开专题协调会,就活动方案的具体细节进行深入研讨并敲定最终的执行方案。在随后四天的专题活动中,实践队分三线推进:“识毒拒毒”宣讲组深入人群,利用仿真毒品模型,为居民尤其是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直观揭示了毒品的伪装手段与毒品带来的巨大危害,筑牢其思想防线;“法治长廊”展板组精心布置涵盖《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展板,讲解员结合实例,让法律条文变得可知可感;“社情民意”调研组则通过线上问卷与街头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广泛收集群众对毒品认知现状、法律需求及乡村治理的问卷近千份,为后续精准普法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图为青衿普法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为群众讲解仿真毒品)

(图为青衿普法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向群众做问卷调查)

在宣传过程中,队员们在集市上偶遇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自贡扎染的手工艺人。队员们被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驻足交流,深入了解了这一地方文化瑰宝。受此启发,实践队巧妙地将普法禁毒宣传点设置在扎染摊位附近。当色彩斑斓、图案古朴的扎染作品与严肃的禁毒普法宣传同框时,形成了独特而和谐的画面。队员们将非遗元素自然地融入宣传氛围,向居民讲解法律知识和毒品危害的同时,也传递了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这种结合地方文化特色的宣传方式,大大增强了活动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让更多居民主动驻足并参与咨询。

(图为青衿普法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与非遗传人合照)

活动后,当地群众对新型毒品的识别能力显著提升,主动询问禁毒知识、分享宣传内容的居民显著增多;法律知识普及使得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增强,形成了浓厚的法治氛围。此次活动成效显著,直接面向群众开展毒品危害专题讲解逾500人次,累计发放图文并茂的禁毒、普法宣传手册及传单2500余份,收集近千份线上线下问卷,有效普及了法律知识,显著提升了群众禁毒意识。大安区禁毒办相关负责人高度评价:“此次宣传活动形式新颖、覆盖广泛、内容扎实,对营造我区基层法治氛围、深化禁毒人民战争、夯实乡村振兴安全基础具有积极推动作用。”青衿普法暑期社会实践队以青春脚步丈量乡土,以专业学识服务基层。展望未来,队员们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拓展普法领域,创新实践模式,为筑牢无毒防线、建设法治乡村、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持久而坚实的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泳伶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