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2025年7月8日,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两山廿载,青苗艺创”暑期实践团队走进邱家漾社区,一场以“书法为桥、‘两山’为魂”的公益课堂温情开讲。高校学子与专业书法教师携手,让青少年在笔墨晕染间触摸传统文化根脉,在横竖撇捺中体悟绿色发展理念,为夏日社区注入兼具文化厚度与生态温度的青春力量。
▲图为姚乐明老师为小朋友们讲解书法含义
“‘绿水青山’不仅是风景,更是咱们生活的根脉;书法里的‘山水’二字,藏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呢!”课堂伊始,实践团队成员的以生动案例阐释“两山”理念的核心要义,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内在关联娓娓道来。为让理念阐释更具艺术张力,团队特邀姚乐明老师加盟,从“山”字的稳重起笔、“水”字的灵动收锋说起,解读汉字构造中蕴含的“天人合一”智慧。
▲图为姚乐明老师向小朋友们展示如何握笔
经典诗词赏析环节点燃了课堂热度。《大林寺桃花》的烂漫、《山居秋暝》的清幽,孩子们争相接龙背诵,清脆的童声里满是对自然的向往。转入书写教学,姚乐明老师讲解示范毛笔握法与运笔技巧,志愿者们则是手把手纠正孩子们的姿势,并且以“树”“河”等字为例,引导孩子们观察笔画间的呼应——“就像树叶离不开土壤,笔画也离不开整体,人与自然也是这样相依相存呀。”
▲图为姚乐明老师和实践团成员教小朋友们写书法字
素笺铺展,墨香袅袅。孩子们蘸墨、起笔,虽笔触稚嫩,却格外专注:有的在宣纸上写下“绿水青山”,笔画间透着对家乡山水的眷恋;有的临摹“清泉石上流”,墨色浓淡里藏着对清澈溪流的期待。姚乐明老师不时驻足指点,从运笔力度到结构布局,更轻声提醒:“把对小草的爱护写到‘草’字里,它就有了生命力。”
▲图为姚乐明老师与小朋友们的书法作品展示
成果展示环节成了理念落地的生动注脚。孩子们举着作品排队分享:“在写‘山’的时候,想起爷爷说过‘山上的树不能砍,砍了就没水喝了’”“在写‘绿’字的时候,想让所有地方都像公园一样绿”……童言无忌却直抵核心,让“两山”理念从书面语变成了孩子们能触摸、能表达的生活感知。姚乐明老师与志愿者们逐一点评,将孩子们的感悟串联成生动的生态教育课。
▲图为小朋友们完成书法作品后的合照
“用书法这一传统文化载体讲好‘两山’故事,是高校服务地方、培育时代新人的有益探索。”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实践打破了专业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壁垒,既让青少年在笔墨中亲近传统文化,更让绿色理念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扎根童心。从课堂里的诗词赏析到宣纸上的理念书写,从高校学子的青春实践到社区少年的真心感悟,这场跨界融合的公益课,恰是新时代青年以行动传承文脉、以创新传播理念的缩影——当笔墨与绿意相遇,书写的不仅是汉字之美,更是“两山”理念在代际传递中生生不息的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方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