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8日讯(通讯员 罗京) 七月的热浪裹挟着蝉鸣,在天地间肆意奔涌。但高温并未消磨青年学子探索知识的热忱,他们满怀对铁路电务技术的憧憬,毅然踏上前往襄阳电务段的 “三下乡” 征程。在这里,一场集专业技能锤炼与思想境界提升于一体的实践之旅悄然开启,为同学们铺就了一条通往成长与蜕变的道路 。
线缆室探秘:解码铁路信号的 “神经中枢”
线缆室,被称为铁路信号的 “ 神经中枢 ” ,这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线缆,它们如同人体的神经脉络,承载着各种信号和指令,维系着铁路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转。当同学们踏入线缆室的那一刻,便被眼前井然有序的场景所震撼。 标准化布线是线缆室的一大特色。电源线、信号线、通信线分区管理,各自有着明确的标识和走向。电源线以红色标签区分,单独走线槽,这样的设计有效避免了电磁干扰,确保电力稳定传输;信号线采用蓝色标签,采用双绞线形式,能够降低串扰,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性;通信线则以黄色标签标注,光纤与电缆分层固定,既方便管理和维护,又能提高通信的稳定性。防火防潮措施也十分周全,线缆穿越墙体时,使用防火泥密封,防止火灾蔓延;地下室线缆加装防潮套管,桥架内放置干燥剂,确保线缆在潮湿环境中也能正常工作。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却凝聚着无数电务工作者的智慧和经验,体现了铁路工作对细节和规范的极致追求。 ▲图为孙工讲解室内布线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还了解到智能运维的新趋势。关键节点安装的光纤测温传感器,精度可达 ±0.5 ℃ ,能够实时监测线缆温度。系统自动设置报警阈值,当温度超过 70 ℃ 时,便会以短信形式通知责任人,实现了故障的及时预警和处理。电子标签管理更是让线缆维护变得便捷高效,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查看线缆参数、敷设日期、维护记录等详细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让同学们感受到了铁路电务行业的飞速发展,也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 焊接工艺:毫米之间的匠心传承 焊接工艺,是电务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也是一场毫米之间的较量。在焊接工艺学习现场,同学们迎来了一次全新的挑战与体验。▲图为同学们学习焊接工艺
标准化作业流程被严格规范,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预热环节,烙铁温度需精准控制在 270±5 ℃ ,先加热焊盘。温度过高,会导致焊盘脱落,影响电路连接;温度过低,则无法使焊锡充分熔化,造成焊接不牢固。送锡时,锡丝要从 45° 角接触焊点,锡量的控制也大有讲究,过多会形成 “ 锡瘤 ” ,影响美观和电气性能;过少则无法保证焊点的强度。成型后的焊点应呈光滑圆锥形,若出现虚焊(表面龟裂)等情况,将直接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在实践操作中,同学们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操作着烙铁和锡丝。起初,不少同学因手法生疏,出现了各种问题,有的焊点形状不规则,有的甚至出现了虚焊。但在老师和学姐们的耐心指导下,同学们不断调整手法,反复练习。学姐们精湛的焊接工艺更是让同学们大为震撼,她们的焊点如同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光滑圆润、牢固可靠。这背后,是无数次的练习和积累,是对匠心的执着追求。 在学校,同学们也学习过焊接信号灯点灯电路,但此次在襄阳电务段的实践,让他们对焊接工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高的要求。从理论到实践,从生疏到熟练,每一次的进步都凝聚着同学们的汗水和努力。通过这次实践,同学们的焊接技术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也更加明白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电务工作中的重要性。以荣誉为帆,筑梦铁路电务青春征程
以荣誉为帆,筑梦铁路电务青春征程
铁路电务行业的荣誉,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奖状,而是每一趟列车安全抵达的汽笛,是每一组信号设备精准运行的滴答声。孙工讲述的 2016 年封连线事故,不仅揭示了违规操作的惨痛代价,更从反面为同学们诠释了:守护安全就是守护荣誉。当直接责任人被追刑责时,失去的不仅是自由,更是职业尊严与行业荣誉。那些用血写成的规章,实则是用无数前辈的坚守与奉献铸就的荣誉防线,守住规章,便是守住铁路人代代相传的光荣与骄傲。
▲图为万庆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所获荣誉
在科技浪潮席卷行业的今天,荣誉的内涵正被赋予新的时代注解。智能化设备的普及、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是对专业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创新精神的召唤。孙工鼓励同学们熟练掌握新科技,实则是引导他们在技术革新中抢占荣誉高地。当他们用精湛技艺攻克技术难题,让铁路运输更加高效安全时,获得的不仅是业绩认可,更是在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 的时代命题中,为自己的青春赢得的勋章。这种荣誉,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因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而愈发厚重。
▲图为团队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京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