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7 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红梦启航,筑梦童心” 实践队前往赣州于都县,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青年学子深入了解红色历史,传承长征精神,同时通过实践锻炼自身能力,为社会贡献力量。
实践队首先来到了长征第一渡口。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在 1934 年 10 月中旬,见证了 8.6 万余名将士星夜渡过于都河,开启了伟大的长征征程。站在渡口边,队员们仿佛能看到当年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毅然踏上征程的身影。渡口旁,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高高矗立,19.34 米的碑身和边长 10.18 米的底座,寓意着中央红军渡河开启远征的重要日期。碑身那迎风远航的双帆造型,象征着红军从此扬帆踏上了史诗般的征程,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与磅礴。
图为长征第一渡基石 徐锦宏供图
图为长征第一渡渡口渡桥徐锦宏供图
随后,实践队走进了长征纪念馆。馆内,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份份详实的文献实物、一个个逼真的沙盘模型,生动地记录着中央红军长征前后那段可歌可泣的壮烈历史。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深入了解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 “围剿” 失利后,红军被迫长征的艰难抉择。同时,也知晓了于都之所以成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集结出发地的诸多原因,包括良好的政治基础、物质条件,有利的自然环境以及与国民党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部秘密达成的合作反蒋抗日协定等。
在纪念馆中,队员们还了解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红军长征所做出的努力。毛泽东在遭受 “左” 倾教条主义排挤的情况下,依然顾全大局,审时度势,深入于都各地,为红军选择渡河点,最终使红军安然渡过了于都河。此外,于都人民与红军之间深厚的鱼水情也深深打动了队员们。于都人民积极筹集粮食、菜干、衣物,收集兵工材料供给红军,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提供了坚强的物资保障。为了帮助红军架桥渡河,沿岸百姓捐献出家中所有能用来搭桥的家当,汇集了大小船只 800 多条。而且,为防止敌军飞机侦察、轰炸,隐蔽红军的战略意图,于都人民与红军工兵一起,每晚架桥,次日凌晨拆除,30 万于都人民严密封锁消息,制造假象迷惑敌人,直到红军全部顺利跨过 “长征第一渡”,敌军都浑然不知。
图为红军长征前出发借条文物图 徐锦宏供图
图为长征出发纪念碑徐锦宏供图
图为红军长征出发彩绘 徐锦宏供图
通过此次对于都长征第一渡口和长征纪念馆的参观学习,“红梦启航,筑梦童心” 实践队的队员们收获颇丰。他们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长征历史,深刻领悟了长征精神的内涵,也被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于都人民的无私奉献所深深打动。队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以长征精神为指引,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同时,他们也将把此次实践活动中的所感所悟传递给更多的人,让红色基因得以传承和发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斌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