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翻新访彩香,膳“行”无忧进行时

发布时间:2025-07-07 00: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欣怡   阅读 3.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7日讯(通讯员 欧阳凯丽 袁诗玥 张欣怡)为深入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按照《苏州市“苏式助餐”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调研并实地了解“老有所养、老有所食”在社区落地见效情况,2025年7月,苏州城市学院“膳行无忧”暑期实践团队走进万家邻里彩香菜市场,围绕“苏式助餐”行动背景下的助餐服务开展现场走访、实地观察、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细致探访社区菜市场中的民生关怀与服务细节,感受餐桌背后的城市温度。

菜市场焕新颜,便民圈中画“四季”

万家邻里彩香菜市场是苏州市区颇具代表性的全龄友好型综合菜场,现在不仅是周边居民的“菜篮子”,更是承载邻里情感、连接社区生活的“邻里客厅”。近年来,市场积极响应“苏式助餐”专项行动,依托完善的小吃、熟食、蔬菜和半预制菜品的供应体系,探索以菜场为载体的多样化老年助餐模式,让一顿热饭传递邻里情、社区暖。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实地考察。卢铭仁供图

实践团聚焦食品安全、菜系供给、价格机制等维度展开深度调研。在食品安全方面,团队实地考察万家邻里彩香菜市场“明厨亮灶”的实施情况,食品安全检测室、溯源食材检测电子屏幕等;针对菜系供给,本团队系统梳理苏帮菜的大致占比情况;就价格机制方面,团队成员通过实地消费,感悟菜商的良心定价与老字号店面的匠心传承。

苏式烟火气的延续,人文与空间的共振

据实践团队实地考察了解到,万家邻里彩香菜市场当前配合开展“苏式助餐”专项行动所采取的措施和运营思路,包括熟食窗口的优化设置、就餐休息区的规划、适老化改造及相关服务细节。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市场近年来不断探索以“买菜+带饭”“选购+加工”的组合服务形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安全、多样的助餐体验。 

图为团队成员在相关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各楼层。张力敏供图

实践团分组进行观察。面包与咖啡等年轻血脉与传统商品共存共荣,形成代际对话。另外,“水八仙”及衍生产品、“老虎爪”、炒肉馅儿团子等传统苏式味道的保留,让实践团队成员领略舌尖上的苏州味道和苏式美学,与苏州城市学院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江南苏味美食营养与非遗技艺》相呼应。随后,实践团队成员向菜商了解到,临近三伏天, “苏式绿豆汤”等可谓“不时不食”的避暑良方。

图为菜商向成员们展示传统苏式点心。冯诗慧 供图

问卷织就“民心网”,理念传播“惠民风”

为进一步掌握老年群体的助餐偏好与现实需求,实践团队特别设计了问卷调查,从饮食习惯、就餐频率、服务满意度、期望改进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队员们在市场周边区域定点发放,并耐心协助填写,人群覆盖老年人及部分中青年居民。

图为团队成员向居民发放问卷。张力敏 供图

从反馈来看,绝大多数受访者对市场现有助餐服务给予肯定,但也有意见指出存在如“品牌火爆导致熟食排队时间偏长”等改进空间。这些宝贵的原始数据为后续调研分析和建议形成提供了重要依据。

图为团队成员留影纪念。卢铭仁供图

此次实践,既是一次实地走访,更是对“苏式助餐”行动实施效果的一次深入观察。接下来,团队将整理调研数据、梳理居民建议,并围绕助餐服务多样化、服务流程标准化、宣传方式多元化等方面提出改进对策,进一步助力“苏式助餐”落地生根。“助餐一餐饭,牵系万家情。”从彩香菜市场出发,“膳行无忧”不局限于社区一隅的餐饮便利,不断探索民生保障的延伸,以专业力量助力构建更具温度、更可持续的“苏式助餐”服务体系。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欣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