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3日讯(通讯员 赵云圣)7月12日,海河两岸微风和煦,长安大学赴天津“赓续红色血脉 探寻文化足迹”暑期社会实践队踏上天津解放桥,探寻这座百年钢桥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时代活力。
阳光斜照在解放桥的钢铁桁架上,折射出青灰色的金属光泽。这座横跨海河的全钢结构桥梁,始建于1923年,1927年正式通车,时名 “万国桥”,1949年天津解放后更名为“解放桥”,如今已成为连接河北、和平两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与城市地标。
走近桥头,两座方形桥墩庄严肃穆,表面暗红色漆皮虽有皲裂,却更显岁月沉淀。顶端模糊的欧式卷草与涡旋花纹,仍能看出当年法租界工程师的设计痕迹,而美国施特劳斯公司的建造工艺,则体现在桥身每一处精密的铆接结构中。作为海河上唯一一座可开启的桥梁,其桥墩内部藏着的机械装置虽已不再频繁运作,但锈迹斑斑的缝隙里,仿佛还能窥见当年齿轮咬合的繁忙景象。
行至桥面,青灰色石板路被往来行人磨得发亮,每一道裂纹都像是时光刻下的印记。东侧人行道上,几位市民正驻足拍照,河对岸津湾广场的玻璃幕墙与桥体的铁锈红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新旧交融的画面。桥面全钢结构的桁架如巨人肋骨般舒展,密密麻麻的铆钉排列成整齐矩阵,每颗六边形螺帽都是工业时代的鲜明印记。栏杆立柱顶端的简化莲花纹样,巧妙融合了东方审美,与欧式穹顶式桥头堡形成独特的风格碰撞。
▲图为实践队员在解放桥 一列轻轨从东侧轨道桥驶过,桥面微微震颤。俯身细看,桥面与桁架连接处的细微伸缩缝,展现着现代桥梁设计的智慧。站在桥中央,不禁让人想起1949年1月15日,解放军战士正是踏着这座桥进入天津城,虽然当年的弹孔已被岁月磨平,但那段解放的历史记忆,早已深深刻进桥的每一寸钢铁肌理。
午后,桥两侧的复古路灯亮起,暖黄色光线为钢铁骨架镀上一层温柔光晕。西侧津湾广场霓虹闪烁,东侧意式风情区灯火昏黄,解放桥如一条钢铁纽带,将不同时代的风景串联成有机整体。摄影爱好者们用镜头记录着这一切,红色车尾灯在桥面上拉出的光带,与桁架黑色剪影交织,仿佛是时光在桥面上编织的经纬。
夕阳西下,离开时再回望解放桥,其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唯有桁架线条清晰可辨,如同海河上的一把巨大铁琴,任晚风拨动琴弦。从 “万国桥” 到 “解放桥”,这座钢桥不仅见证了租界割据的过往,更见证了城市新生的荣光,它用钢铁的坚韧,记录着天津的发展与变迁,也让每一个走过的人,都能在其中读懂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脉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云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