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4日讯(通讯员 陈彦尧 方若芸)2025年7月4日,集美大学师范学院“青春沃土”实践队从“海陆空”三线出发,在漳州市华安县良村中心小学开展了“我是净水小卫士”“我是天空守护者”和“我是环保发明家”这三门看得见摸得着的环保课,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
净水小卫士:三层滤塔锁浊流
“水是生命之源,每一滴都值得我们珍惜。”在“我是净水小卫士”课程中,实践队队员林子杨通过详细讲解和实验演示,向学生们介绍了常见的净水方法及关键工具,包括过滤网、活性炭和沉淀池的原理及功能。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净水过程,实践队队员们借助视频和图片,全面展示了从净水厂到家庭管道的供水流程。
实践环节,学生们热情高涨地动手制作层叠滤水装置,他们利用塑料瓶打孔,分层填充纱布、砂石和活性炭,并精心搭建外部固定支架。学生黄鑫豪兴奋地说道:“我一直以为自来水本来就是干净的,今天才知道要经过这么多复杂的步骤才能到我们家里,以后我一定要节约用水!”在亲手实践后,学生们不仅牢牢掌握了净水基本原理,更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课程尾声,实践队队员陈希分享了多种实用的节水小妙招,如洗菜水再利用等,鼓励学生将节水行动渗透进日常生活。
图为实践队成员林子杨给学生们的“净水器”倒入沙子。
刘子君供图
天空守护者:廿架纸鸢载青约
“蓝天白云,是我们共同的向往。”在“我是天空守护者”课程中,实践队队员谢小琰结合华安本地的生态保护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植树造林、绿色出行等天空污染防治措施的重要性。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了自己对保护天空的看法和建议。
图为学生们制作风筝。
刘子君 供图
环保风筝制作活动将课程推向高潮。学生们用卡纸绘制蓝天绿树图案,以竹条为骨架,系上写有环保标语的飘带,制作出一个个充满创意的环保风筝。学生黄晨妤开心地说:“看我做的风筝飞得多高,我希望它能告诉更多人要保护我们的天空!”在风筝飞舞间,环保理念也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
环保发明家:点废成器千机变
在充满求知渴望的课堂氛围中,“我是环保发明家” 课程正式拉开帷幕。实践队队员李柏恺以一段震撼人心的自然环境现状介绍作为开场。他向学生们展示了触目惊心的数据与画面:全球每年约有 800 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 27 个足球场的速度消失,空气污染导致全球每年约 700 万人过早死亡…… 这些数字和画面,如同一记记重锤,敲醒了学生们对环境危机的认知。
紧接着,实践队队员李柏恺以 “日本排放核污水” 这一备受全球关注的热点事件为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分析核污水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是如何在海洋中扩散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安全的,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排污行为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图为实践队成员李柏恺向学生们交讲解“花篮”制作步骤。
刘子君 供图
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后,课程又进入了激动人心的实践环节。实践队队员们亲自示范,指导学生们利用废弃的纸张、纸板等常见材料制作提篮。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剪刀裁剪声、胶水涂抹声与热烈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学生们围坐成团,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原本毫不起眼的废弃材料新的生命。有的学生将纸板剪裁成波浪形,制作出造型独特的波浪纹提篮;有的学生用彩色笔对提篮进行装饰,让它变得既实用又美观。学生黄哲瀚自豪地说:“看,我发明的‘垃圾收集器’能放置很多垃圾,以后我要发明更多的工具来保护环境!”
图为实践队成员曾令哲向学生们讲解“机器人做法”。
刘子君 供图
“我是净水小卫士”的三层滤塔实验,让学生们亲手锁住浊流,感悟滴水之珍;“我是天空守护者”的纸鸢遨游空中,让蓝天誓言随风筝升腾,播种守护碧空的信念;而“我是环保发明家”课堂更点燃奇思妙想,让废弃纸板纸张蜕变为实用提篮。
实践队队员曾令哲表示,三堂课以“看得见、摸得着”作为实践内核,让乡村学生在滤瓶层叠间读懂生命之源,于鸢线牵引中共筑青穹之约,借巧手智造见证废材新生——不仅厚植环保意识与创新能力,更以青春沃土深耕乡教,终将今日星火燃成燎原之势,照亮环保之路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天空、每一方水域。
图为实践队成员李柏恺与同学们合影。
刘子君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彦尧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