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4日讯(通讯员 涂波 刘娜)
青眸探篾寻底韵,素手翻丝绣匠心。7月3日,“智旅启航 乐学传薪”南昌大学旅游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队在指导教师江耀的带领下,前往瑞昌南义竹编工艺厂开展调研学习活动,并有幸拜访了竹编(瑞昌竹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田先敏先生。
在田先敏先生的工作室里,各类竹编工具整齐陈列,从破竹刀到细篾刀,每一件都见证着竹编工艺的精细。田先敏先生详细讲解从竹材筛选到成品制作的全流程工艺,让队员们对竹编工艺有了系统认识。
在作品展览厅,队员们不仅看到了竹编篓子、竹编簸箕等实用工具,更目睹了竹编手提包、创意摆件等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展品,使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瑞昌竹编的精湛技艺与创新潜力。
在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田先敏从事竹编行业已超过58年,熟练掌握多种竹编技法。他创办的竹编工厂,不仅实现了传统技艺的产业化发展,还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增收。此外,田先敏还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每年接待多所学校的学生前来学习体验,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和了解竹编技艺,为传统技艺培养新生力量。
他欣慰地表示,有些学生心灵手巧,制作出来的成品质量很高,这让他看到了传统技艺传承的希望。
在体验环节,田先敏先生亲手指导实践队员们编织乌篷船。实践队员们怀揣期待之情,在田先敏老先生的悉心指导下,逐步掌握编织技法,最终顺利完成竹编乌篷船的制作。通过实践,队员们不仅掌握了基础编织技巧,更体会到竹编工艺蕴含的匠心精神。
当队员们与田先敏先生在竹编墙前合影时,镜头定格的不仅是一次实践活动,更是一场文化传承的接力。在非遗保护的时代命题下,实践队的这场探索,恰似一根新篾,正被编入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经纬之中,让这项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涂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