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赴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崇木凼村开展文化传承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挑花技艺。
上午9时,实践团成员拜访村主任步楚叱,了解花瑶民俗文化。步楚叱带领团队参观花瑶挑花传习馆,详细介绍了这项起源于汉代的传统技艺。花瑶挑花采用“十字针法”和“一字针法”,以布匹经纬纱为基准,针法繁密处不现底色。图案取材广泛,包括动物、植物、历史人物及生活习俗四大类,其中尤以造型夸张的动物类最具特色。传统应用中,挑花主要用于女性服饰和育儿用品。
▲图为花瑶挑花传习所图片
▲图为步楚叱介绍花瑶挑花
下午14时30分,村妇联主席刘猫妹身着瑶族传统服饰,在传习馆展示挑花技艺。她从容自信地讲解道:“挑花工具仅需绣花针,图案多以十二生肖为主,寓意多子多福。”实践团成员李敏从采访刘猫妹时,她回忆道:“首次接触挑花是大学毕业那年,因疫情居家,我开始自学挑花。”当被问及技艺吸引点时,刘猫妹表示:“瑶族服饰色彩艳丽,绣袖子时可自由搭配色彩,发挥想象力。”谈及难忘经历,她分享道:“疫情中与闺蜜自学时,我误将布竖着绣,经姑姑及时纠正才掌握正确方法。”
随后,刘猫妹教导实践团成员体验挑花。她以左右对称的老虎绣样为范例,强调中国传统美学的对称原则。团队成员王星鑫、胡婧璇等尝试操作,刘猫妹细心指导拿针手势和挑线方法。李敏从初次体验时出错,刘猫妹现场示范正确做法,并介绍:“一件成品需耗时两三年,瑶族孩子从小学习。”过程中,成员们体会到技艺的艰辛。刘猫妹还为团队成员答疑解惑,介绍瑶族服饰细节,如女性“太阳帽”象征高度与美观,瑶族女性地位较高,服饰多样复杂,而男性服饰样式简约。
▲图为刘猫妹教导团队成员挑花
▲图为团队成员练习挑花
此次活动通过实地体验和访谈,深化了团队对非遗传承的认知。花瑶挑花承载了民族文化根脉,未来团队将结合专业优势,助力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