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医学专业优势,7月1日,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院“青衿医语”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天玉镇临江社区,开展乡村振兴走访实践活动,通过健康调研、医疗服务、知识普及等行动,为乡村健康事业添砖加瓦。
井冈山大学临床医学院“青衿医语”暑期社会实践团抵达天玉镇政府后,与镇乡村振兴站周杨展开访谈。周杨从事乡村振兴工作多年,对镇里发展脉络清晰,他介绍:“天玉镇隶属中心城区,是青原区的‘北大门’,地处吉泰走廊中心地带,井开区青原产业园坐落在境内,距市区9公里,新老105国道、新井冈山大桥、京九铁路、赣江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天玉镇根据村里的不同需求去建设和发展一些不同的产业,去申请一些项目来增加村民们的经济收入。截至到2022年底,全镇共有脱贫户237户647人,依托光伏发电、红芽芋、花卉苗木、井冈蜜柚等特色产业,实行三二一帮护模式,2014年脱贫28户,2015年脱贫56户,2016年脱贫57户,2017年脱贫36户,2018年脱贫15户,2019年脱贫38户,2020年脱贫13户。”谈及乡村医疗现状,周杨表示,居民们的医疗费用超过了一定的数额后都能给予报销,每个家庭都能申请家庭医保。同时残疾人、贫困生等都有补贴。随后,周杨介绍到,天玉镇大力发展城郊设施蔬菜产业,扎实推进产业振兴和“菜篮子”工程,对原丰晟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转让经营,流转土地约700亩,引进青原区两山公司和江西康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城郊设施蔬菜。大力推广应用“数字农业”,整体打造以物联网设施农业大棚、蔬菜集散中心、农业文旅中心、社会实践基地为一体的智慧农业基地。最后,周杨强调,只要领导重视、愿意去解决,在乡村振兴这条路上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访谈过程中,成员们认真记录,不时就医学助力乡村健康振兴的具体场景提问,周杨也结合实际案例,给出诸多接地气的建议,交流氛围热烈。
图为“青衿医语”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采访镇乡村振兴站周杨。王欣宇 供图
访谈完后,“青衿医语”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跟随天玉镇党委政府、青原区青学联周昱晨前往天玉镇乡村振兴教学示范基地——吉安丰沃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天玉基地)进行参观。该基地位于青原区天玉镇平湖村,于2020年5月起投资兴建,占地面积500亩,总投资2500万元。目前一期已投资约700万元,用于连体大棚、排灌及土地整理、水肥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现建成有大棚约120亩,主栽苦瓜、哈密瓜、西红柿等有机绿色精品果蔬,二期还将扩种大棚300亩,同步建设冷库和生产车间等配套设施,打造集生产、加工、冷藏、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同时还能带动周边就业,增长村民人均年收入。刚踏入基地,连片的智能温室大棚、规整的种植区映入眼帘。基地负责人介绍,天玉基地聚焦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种植了有机蔬菜、特色林果,地膜残留监测通过监测地膜使用情况,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减量增效项目则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产出更健康的农产品。成员们在活动过程中,深入田间地头,感受到了种植过程的艰辛,坚定了助力乡村振兴实现致富的信念。
图为“青衿医语”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观察作物生长情况。王欣宇 供图
图为“青衿医语”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与天玉镇党委政府、青原区青学联周昱晨合影。王欣宇 供图
此次乡村振兴走访调研,让“青衿医语”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通过与干部访谈,明晰了乡村振兴中医疗健康、医保服务、就业发展等多元需求;通过走访示范基地,洞察了产业发展与健康服务、政策落地的关联。这不仅让医学生跳出单纯医学视角,实现知识与实践融合,提升服务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乡村振兴工作呈现了天玉镇在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探索实践,为同类乡村提供可借鉴模式,助力健康与产业协同筑牢振兴根基。未来,“青衿医语”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会梳理调研成果,探索医学专业与乡村产业、民生保障融合的路径,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让医保、就业等政策更好地惠及村民,让健康服务更精准地融入乡村发展,以青春合力绘就乡村振兴美好画卷。(通讯员 王欣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欣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