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日讯(通讯员 陈心棱)7月1日,宁德蕉城区霍童古镇迎来一群特殊的"学徒"。"青衿智承·数赋新生"实践队在晨曦中走进线狮训练场,在传承人陈新杰师傅的指导下亲身操控千斤线狮;午后沉浸于非遗技艺的雷霆之舞,并对话另一支传承家族;更走进霍童人民法院,探寻法律为千年非遗织就的"保护网"。这场跨越技艺、家族与制度的深度探访,揭示了古老文化遗产在当代传承的立体图景。
初试千斤线:青春汗水浸润非遗基因
清晨的线狮训练场,省级传承人陈新杰师傅早已等候。实践队员分组站上操作台,在陈师傅指导下学习基础拉线动作。"手腕发力,腰背挺直!线随心动!"陈师傅的叮嘱声中,队员们紧握碗口粗的缆绳,尝试牵引数米高的线狮抬头、摆尾。仅十分钟练习,汗水已浸透衣背。"每一寸移动都需多人同步发力,终于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分量!"队员陈同学感慨。这场沉浸式初体验,让青年学子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在肌肉记忆中读懂非遗传承的艰辛与坚守。
图为陈新杰师傅指导实践队队员线狮技巧。通讯员 陈心棱 摄
双璧映匠心:黄氏家族的传承密码
午后,线狮馆内锣鼓震天。黄氏传承人黄振巧师傅率队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线狮表演:双狮踏梯登高、凌空争球、翻滚扑跃,引得全场惊呼。
表演结束,实践队围坐黄师傅身旁展开对话。"在交流中,面对家族传承与外来学习者传承方式演变的提问,黄师傅表示欢迎与接纳愿意学习线狮传统非遗技艺的人,他还提到了兴贤少年线狮队。黄师傅感慨道:“这些少年就是线狮技艺的未来,文化传承需要他们接过接力棒,在守正创新中让非遗绽放新光彩。”这份超越家族藩篱的文化共同体意识,让队员们看到非遗传承最深厚的根基。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黄振巧师傅对话场景。通讯员 张振海 摄
法护文脉长:非遗保护的司法智慧
带着对传承之路的思考,实践队走进霍童人民法院,采访了孙长斌庭长。孙庭长就法律保护霍童非遗文化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他强调,非遗文化保护的核心在于活化利用,通过将非遗文化与当地文旅产业相结合,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同时,在保护过程中,必须充分兼顾当地居民利益,让居民成为非遗保护的参与者与受益者,这样才能形成非遗文化保护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非遗文化的长久传承与发展。
图为采访孙长斌庭长的场景。通讯员 张振海 摄
从汗湿的缆绳到绽放的狮舞,从开放的家族传承到完善的法律守护,福建农林大学实践队在霍童古镇的探索,不仅触摸到了非遗文化传承的温度与厚度,更见证了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的多元生命力。这群“青衿学子”将以实践为笔,继续书写非遗保护与创新的时代答卷,让千年线狮在数智浪潮中焕发新的华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心棱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