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浙江农林大学“青垄ART+”脉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赴衢州市开化县进行调研实践活动。
“幼时不识路,今日上坦途。赤身献革命,决然无返顾。"这是刘英在1929年参加革命时所作,短短四句展现了其献身革命的坚定意志,也是其一生革命实践的写照。首站,实践团紧跟革命先烈的步伐,来到浙西革命斗争纪念馆。纪念馆内,肃穆庄重。团队成员在讲解员的引领下,缓步穿行于各个主题展厅。一幅幅定格烽火岁月的黑白照片,一件件浸染硝烟痕迹的简陋武器与斑驳遗物,一封封字字泣血、彰显坚定信仰的泛黄家书与文件,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一物一件皆扣人心,一声一唤皆触心弦。
实践团成员吴羿辰感慨道:“站在这些真实的文物面前,我第一次如此贴近地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呼吸与心跳。他们当年面临的艰难险阻远超想象,支撑他们前行的唯有对理想的执着和对人民的赤诚。这让我深刻反思,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该如何传承这份沉甸甸的使命。”
了却纪念馆之行,团队稍作休整,于下午再度踏上探寻开化根脉的道路。根雕佛国景区以根雕艺术与佛教文化融合为主题,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园”,是全球唯一的根文化主题旅游区。在此地,实践团成员无不为匠人的巧思所折服,纷纷赞叹世上竟有如此化腐为奇之策。
如今,根宫佛国已成为开化文旅融合发展的“金名片”,也是当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这也为我们谋局当地乡村的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
最后实践团来到开化县文化客厅,充分了解了开化县的未来发展规划以及特色民俗传统。开化县深度挖掘当地“红色、绿色、古色”三大文化资源,使传统文脉焕发新生,如今56座文化礼堂分列开化各地,他们都承载着一方水土最独特的记忆,而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祖宗智慧也为他的后人带来了无尽的瑰宝。
下阶段,团队将前往音坑乡下淤村进一步深入调研,探查村庄基础信息、提取村庄特色基因、迭代过往传统路径、开发乡村产业蓝海赛道,为下淤村的振兴发展提供可行路径,携手共建诗画和美乡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俞星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