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2025年4月8日,在美丽中国梦想导师项目的推动下,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志愿服务中心及星志愿的梦想导师团队跨越千里,以线上授课的形式,为广西南宁隆安县粤桂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水墨丹青的魅力—水拓画”课程。此次课程,是一次充满惊喜与感动的艺术探索之旅。
图为导师线上授课情况
本次课程以中国传统水拓画艺术为教学核心,通过40分钟的线上教学,将传统非遗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融合,为乡村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体验课程。
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线上教学的特点和乡村孩子的实际情况,采用"理论讲解+实践指导+作品展示"的教学模式,确保每位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图为学生手工实践情况
【课程背景】
水拓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历史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至唐代,彼时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水拓画逐渐崭露头角。它是在水与墨的交融中,借助纸张的吸附和色彩的流动,形成富有韵味的图案。
在历史的长河中,水拓画不断传承与发展。它经丝绸之路传播到日本、韩国等地,并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水拓画艺术。古代的水拓画多用于宗教、文化传播,承载着人们对自然、哲学的思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图为导师授课内容
随着时代变迁,水拓画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在美育教育领域,它融合了色彩、构图、意境等多种美学元素,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无形的水墨转化为富有诗意的画面,有助于提升其艺术表现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水拓画强调身心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在专注创作中感受内心的宁静与喜悦,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艺术修养,是现代美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为学生手工实践情况
【教学准备】
为确保课程质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梦想导师团队在课前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
水拓画,这一充满魅力的传统艺术,成为了宋可导师本次课程的核心。为了让孩子们深入领略水拓画的独特韵味,她开启了一场知识探寻之旅。在备课过程中,她广泛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出水拓画蜿蜒曲折的历史脉络,清晰地呈现出其在不同时代的发展与演变。同时,她还从繁杂的工艺信息中,精准提炼出关键的制作技巧,这些技巧成为孩子们开启水拓画创作大门的钥匙。
图为导师试课情况
考虑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操作难题,王敏导师精心制作了详细的步骤分解图。从准备工具、调配颜料,到具体的绘制步骤,再到最后的作品完成,每一个细节都被她清晰地展示出来。这些步骤分解图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在学生实践时随时提供精准参考,帮助学生攻克实践难关 。
图为课件设计部分内容
为了确保教学过程科学有序,盛惠星导师对教学实施流程展开了全面且系统的规划。她深入研究教学大纲与学生特点,将教学环节细化到每一个具体步骤,从课程导入、知识讲解、互动环节,到实践操作、总结回顾,无一遗漏。不仅如此,她还对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进行了反复斟酌,精确到分钟,只为让教学节奏紧凑合理,内容讲解详略得当。在内容安排上,她更是精益求精,巧妙串联知识点,让教学内容既逻辑连贯,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为教案设计部分内容
三位梦想导师在筹备过程中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通过这种团队协作的方式,确保课程各环节无缝衔接,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授课过程】
宋可作为主讲导师,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艺术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严格遵循"认知—实践—创造"的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水拓画的艺术特点和制作技法。
课程导入,小宋老师首先播放了一段精心筛选的水拓画实践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一种非常特殊的作画方法,“成品不是在纸上画出来的,而是在水中画出来的”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水拓画的兴趣,为后续教学铺垫。
在知识讲解环节,小宋老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介绍了纸浆画的历史渊源和后续发展。她特别强调水拓画的三大艺术发展方向:分别是是中国水影画,日本墨流工艺以及土耳其湿拓画。
图为导师线上授课情况
在材料介绍环节中,小宋老师特别强调水拓画的“水 ”是类似“水凝胶”的液体,并且天然土颜料的配比和酿造过程是是湿拓画中最显匠心之处,另外,马鬃刷是绘制湿拓画的首选,可以用用画针,画锤和滴管代替。
图为导师线上授课情况
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的重点部分。小宋老师首先说明,制作水拓画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将颜料依次滴入水面,可以自由发挥,没有标准答案。接下来是颜色的运用技巧,主要包括颜色搭配,浓淡变化和层次感。然后就可以用画梳或者搅拌棒在颜料上轻轻勾勒、划拨,使不同颜色的颜料相互交融,形成想要的图案。画面完成后两位同学协作,平拉丝巾四角,缓缓放入画液表面,注意要让丝巾中心先贴合画液,放平后再用小棒轻轻按压丝巾四角使丝巾整面充分贴合画液。最后将完成的水拓画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水分自然蒸发,直至完全干燥。
图为学生手工实践情况
课程期间,孩子们从对水拓画一无所知,到熟练掌握基础技法,尽情挥洒创意。初次接触时,孩子们满是紧张与好奇,在导师耐心引导下,逐渐放开手脚。当看到颜料在水面晕染,自由交融成奇妙图案,最终拓印成画时,他们眼中闪烁着惊喜与兴奋。从简单的色彩排列,到创作出富有故事性的画面,孩子们的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童真,洋溢着对于世界的独特理解。
图为学生手工作品成果展示
【教学反思】
各位梦想导师表示: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美丽中国梦想导师支教项目,为广西南宁粤桂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小朋友线上教授水拓画课程,是一次珍贵且意义非凡的经历。
在备课阶段,确定“水拓画简介—历史渊源及文化价值—制作步骤介绍”的大纲后,导师面临不少挑战。考虑到五年级小朋友接受能力有限,如何让他们全神贯注地听课成了难题。而且小朋友对历史文化兴趣不高,三位导师担心强行灌输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热情。经过讨论,三位导师决定简化理论知识,加大动手实践占比,现在看来,这一决策有其合理性,也存在一些不足。
试课过程中,导师发现需要重点强调制作技巧中的注意事项,比如提前溶解画液、绘画图案时轻柔划拨而非搅拌等,这些细节关乎作品成败。正式上课时,由于满课只能采用录播课形式,虽课程效果不错,小朋友们做得开心用心,但缺乏互动成了最大遗憾。导师无法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感受他们的即时反应,这也让导师深刻体会到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图为导师试课情况
时间安排也是这次课程的一大问题。讲解历史渊源和制作步骤花费时间过多,留给小朋友动手的时间不到二十分钟,导致他们可能无法充分实践所学知识,影响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体验。这反映出导师在时间把控和教学节奏安排上的欠缺。
不过,这次支教也让三位导师成长许多。学到了实用的教学技巧,明白了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设计课程;提升了手工技巧,对水拓画制作有了更深入理解;还锻炼了表达方式,力求把复杂知识简单化、趣味化。
未来若还有机会参与支教,导师会提前充分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更具吸引力的互动环节,哪怕是线上课程,也尝试利用各种工具实现有效互动。在时间管理上,导师会更加严格,精确规划每个环节的时长,确保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的平衡。希望能给小朋友们带来更丰富、更有收获的学习体验,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艺术和文化世界的大门。
图为学生听课情况
【课程意义】
于艺术启蒙而言,水拓画独特的创作方式和如梦似幻的画面效果,能瞬间点燃孩子们对艺术的热情。这些孩子或许第一次目睹颜料在水面奇妙晕染,进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图案,这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引领他们走进艺术的广阔天地,让他们明白艺术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亲手创造的美好。
从创造力培养来看,水拓画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答案。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颜料颜色、控制水流走向,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尝试不同组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还能让他们在自由创作中建立自信,勇敢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
图为学生线下手工实践
在文化传承方面,水拓画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这门课程,孩子们能够接触并了解这一传统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让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同时,线上授课这种跨越地域的教学方式,打破了空间限制,让广西南宁隆安县粤桂小学的孩子们有机会与大学生梦想导师交流互动。这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更为他们打开了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注入无限可能。
图为学生手工作品成果展示
【总结展望】
水拓画美育课程的意义不仅在于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通过亲身参与创作实践,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所蕴含的智慧结晶,这种体验式的学习远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有教育价值。
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用双手创造美,更在心中种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一幅幅色彩斑斓、创意无限的水拓画作品,不仅是孩子们想象力的展现,更是他们努力和汗水的结晶。
图为学生手工作品成果展示
展望未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志愿服务中心与星志愿的梦想导师团队将持续努力,让更多乡村儿童受益于优质艺术教育资源,让匠心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本次水拓画课程,不仅是艺术技能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沟通。它打破了地域限制,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窗,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水拓画课程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新起点。期待下一次更加精彩的艺术之旅,继续以美育之光点亮乡村孩子们的梦想!
图为学生小组合影
【合作单位介绍】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创立于2008年,目前是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下设的教育非营利项目。
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相信可能”“创新求变”的核心价值观,通过项目老师“服务学习”的模式,让项目老师实现学生成长目标的同时,也能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加深对乡村教育的理解并获得个人成长和能力提升 ——“育人,遇自己”,进而长期发力促进美丽中国愿景的实现。
企鹅支教
企鹅支教是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数字支教实验室(简称“腾讯SSV数字支教实验室”)推出的项目,这个项目把传统的线下支教搬到了线上,让远程支教这件事成为了现实。
支教课程以素养类课程为主,目的是帮助乡村学校的孩子延展知识,拓宽眼界,即便您专业不对口,但只要您对支教充满热情,也可以为乡村孩子们带去丰富多彩的兴趣课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源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