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担负着立德树人使命。近五年来,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以大学英语课程为载体,推进课程思政与语言教学深度融合,构建“语言能力+思政素养+国际视野”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全球胜任力的高素质人才。主要有以下四个举措:
一、重构主题模块,夯实思政根基
基于大学英语的文化属性,打造“主题式模块化”课程框架,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自信”等核心思政主题贯穿教学全程。精选教材与时政热点案例,开发“国际视野下的青年责任”“科技合作与全球治理”等模块,通过案例研讨、角色扮演引导学生用英语探讨全球议题,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建立“过程性+成果性”评价机制,整合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及项目汇报,形成动态优化闭环。
二、锻造师资队伍,提升思政育人水平
实施“理论筑基—科研赋能—实践精进”三位一体计划:定期举办课程思政研修班,组织教师观摩国家级教学比赛;依托省级重点课题推动教学与理论双向突破;鼓励教师参与思政说课、思政案例、思政教学设计等思政教学比赛,近五年共获全国奖项12项。组建思政教研协作组,开展常态化集体备课与案例研讨,形成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三、技术赋能教学,打造思政智慧课堂
构建“人工智能+思政教育”全流程数字化平台:课前通过建材配套的网络学习平台(Unipus AI)实现语音测评与智能预习;课中运用雨课堂嵌入思政微课并开展实时互动问答;课后依托蓝鸽AI系统进行思政随测,生成精准学情分析。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整合200+微课视频、专家讲座及文献资料,搭建在线研讨社区促进思想碰撞。
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拓展思政育人维度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构建“课内外联动、线上线下协同”育人生态。每年举办多项英语竞赛,其中许多比赛蕴含思政元素,如“理解当代中国”系列竞赛(含演讲、翻译、阅读赛)、“外教社杯”高等学校“用外语讲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作品征集活动等;开展英语学习系列讲座十余场,讲座中融入了思政教育元素,如中华神话等,参加学生两千多人;英语角活动也注意思政教育,如选择“黑悟空神话”作为话题以增强文化自信等。
经过五年教学改革,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显著:多个教学思政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库,在CSSCI期刊发表思政教研论文5篇。未来,学校将持续打造可推广的外语课程思政示范模式,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作者: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刘文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