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焦虑情绪在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马克思原理中的量变与质变规律为理解与应对这一现象提供了有益视角。该规律表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哲学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事物的质变是由量的渐进变化积累引起的。具体而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便不会发生;质变则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当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的量增长到能够转化为主要方面的地位时,事物的质变就会发生。
将这一原理应用于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分析,可以发现,焦虑情绪的产生和发展同样遵循量变与质变的规律。在学习上,面对繁重的课业和激烈的竞争,学生可能陷入“题海战术”,却难以看到实质性的进步,导致焦虑情绪不断积累。在就业方面,对职业前景的担忧和求职压力使学生陷入无尽的准备和焦虑中。这些焦虑情绪的积累,如同量变的过程,若不加以调节,一旦达到某个临界点,便会引发质变,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此外,在网络环境中,信息的海量和多元也可能加剧大学生的焦虑情绪,他们容易受到各种负面信息和压力的影响,从而加重对自身状况的担忧和不满。
根据量变与质变规律,大学生应调整对焦虑的认知与应对方式。首先,要认识到焦虑情绪的积累如同量变,若不加以调节,会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学生需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注重情绪的调节,避免焦虑过度积累。其次,要明确目标并制定合理的计划,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逐步实现。在达成每个小目标的过程中,体验量变带来的进步,增强自信心,减少焦虑。同时,要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以增强心理韧性。此外,还可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拓展社交圈子,缓解压力。最后,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认识到个人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学业和职业成就,更在于自身的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运用量变与质变规律来理解和解决大学生焦虑情绪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当前的心理压力,还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这也正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与意义所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景香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