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红土,心怀热土”昆工学子李邹乐阳的向阳青春

发布时间:2025-03-09 23:44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唐连江   阅读 3.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人物故事

大学生云报3月9日讯(通讯员 唐连江)作为一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李邹乐阳始终铭记专业课第一课的教诲——“做好党和国家的喉舌,为人民群众而发声”。大学期间,他将奋斗的身影不单单留在了教室里、课桌前,学校外同样也是他最为广阔的舞台。一步步向前,一次次耕耘,李邹乐阳誓言要让青春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绽放出绚丽之花。

逆行者的荣光”: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作为一名新生,虽然肯定会有些紧张和害怕,但我同样认为这是作为一名团员青年所要去承担的责任。这是我作为一名‘逆行者’的荣光。”新冠疫情期间,李邹乐阳作为一名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他一听说校红十字会承担着部分疫情防控的职能便义无反顾加入了其中。他忘不了疫情刚爆发时,有那么多人承受着巨大压力,可还是走在了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为了保卫内心最深爱着故乡、为了脚下那块土地能永远炽热,李邹乐阳也加入到了“逆行者”的行列当中,去到了学校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荣光往往与汗水相向而行。在进行核酸检测、队列组织、系统录入等工作中,由于条件有限,往往有时一站便是一整天。盒饭到了,他和同伴们便开始了换班。这边几个人继续忙活,那边几个人便赶紧找地方吃饭,为防传染,更是不能扎堆。大家或站或蹲,自己找块地赶紧吃完饭,好让同伴们也能快点有时间歇息片刻。那段时间“请打开健康码有序进行登记”、“请大家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成为了这名播音生口中最常出现的话语。他从未觉得那一时期没有能够用声音去播送更为文艺的稿件是一种对技能的埋没。他只是庆幸,自己能有机会出现在同学群众最需要自己的时刻。

当真相穿上伪装,他用声音点亮光明

什么问题是大家希望尽快得到解决的问题呢?在呈贡大学城有这样一句玩笑话:“每年高校发给学生的奖学金金额最后都原封不动被诈骗走。”这当然并不完全属实,却也显示出了诈骗在大学城对学生有着怎样的伤害。作为诈骗事件重点高发的群体,大学生可谓对诈骗一事深恶痛绝。当李邹乐阳得知了自己身边很多同学被诈骗的真实经历后,他不禁感到触目惊心。于是他开始思考能不能为同学做些什么。2022年4月,李邹乐阳被中共云南省委平安云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聘为“云南省反诈宣传志愿者”,并加入了由昆明市公安局呈贡分局组织的“青春守护者联盟”警校地联动反诈宣讲团。作为一名宣讲者,他必须保证出自自己口中的案例、逻辑要符合现实,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虚假。在备稿时,全新的名词、复杂的逻辑都对他发出了更大的挑战。在宣讲团伙伴的帮助下,经过数次模拟宣讲及培训,他终于克服了压力、滤清了逻辑,在宣讲活动中用精彩的讲述带去了更多详实的案例。  

进入后续成果转化环节,李邹乐阳作为昆明理工大学的学生代表继续参加了“青盟课堂”警校地共建座谈会。会上,他同呈贡大学城其他学校的代表一起共商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反诈宣传形式,为大学生群体的反诈宣传工作继续发光发热。

新时代青年的匠心宣言

作为一名理工类院校的学生,李邹乐阳有时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大国工匠就在我的身边。”昆明理工大学孙鸿雁教授就是“首届全国轻工大国工匠”荣誉的获得者,同样也是李邹乐阳所在学院的老师以及李邹乐阳个人的榜样。孙鸿雁教授所掌握的滇派内画技术使李邹乐阳每次看见都会为之震撼。人类文明的建设不能缺少工匠,社会建设与发展同样也不能缺少了工匠精神。李邹乐阳希望用自己的声音去讲好大国工匠的故事。  

“精益求精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些都一齐铸成了大国工匠的脊梁。”在一次次宣讲中,李邹乐阳对工匠精神早已有了更多的认知。作为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匠心筑梦”社科普及志愿服务团队的团队成员,他跟随团队进行有关工匠精神的宣讲,开展了“匠心逐梦技能报国——新时代工匠精神进校园”的志愿服务项目。李邹乐阳作为项目的学生负责人,带领团队在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云南地方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中取得了铜奖成绩。他说:“我们讲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做的也应当是精益求精的志愿服务”。“语言是比刀耕火种更古老的革命”2024年,李邹乐阳以一名团学骨干和青马工程学员的身份跟随昆明理工大学“民族团结一家亲·凝心聚力心连心”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语言是比刀耕火种更古老的革命”

李邹乐阳在进行推普活动期间,他被分配到了普通话推广这项任务,他曾打趣说这项任务对于他便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方面,普通话使用本来就是他所学习专业的内容,对于“怎样使用好普通话”他稍有一些经验。但另一方面,普通话推广却是他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怎样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别人的心中留下一颗讲好普通话的种子,这是李邹乐阳在“三下乡”中所遇到的新挑战。针对推普对象为小学生年纪较小,他搜集了难度不大且趣味性强的稿件进行现场带读。以游戏的形式带领推普对象对普通话的发展、传播、使用进行了全方面的了解。活动结束后,大家皆是依依不舍,李邹乐阳也更加认识到正是语言使彼此间有了心连心的渠道,也正是语言传递着彼此情感上的温暖。这份温度,李邹乐阳希望自己能够永远以炽热之心传递着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善意。

幕后也有精彩故事

2024年是昆明理工大学建校70周年。担任着校团委兼职学生副书记的李邹乐阳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了昆明理工大学建校7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系列活动的筹办当中。活动筹备期间,从背景音频、视频的制作,到朗诵类节目的指导,处处都有他奔走留下的背影。活动当天从引导校友的服务点,到短片拍摄的台前幕后,再到庆祝晚会的后台筹办,哪个角落几乎都可以听到他的声音。

习总书记曾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社会实践的道路上,李邹乐阳愿意以声音为媒、以信仰为基,身体力行地去践行“明德任责,致知力行”的学校校训。用力深耕时代,用力开拓未来,担起青年责任,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不愧于“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连江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141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