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孙传杰)身为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的学生,在寒假返家乡活动中,志愿者怀揣着对家乡农业的好奇与热忱,于2025年1月18日投身到邹平市黛溪办事处后城村的大棚劳作中,为家乡农业贡献一份力量。此次劳作的目的是了解大棚种植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求,既可以帮助家乡的农业发展,也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加对家乡农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图为大棚总图。孙传杰 供图
大棚可以创造适宜的环境,提高作物的产量;内部稳定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另外还可以实现反季节生产,延长作物供应期,满足市场对新鲜农产品的需求。此次实践的大棚是村里唯一开始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占地面积约5亩,主要有水泥杆支撑,外表覆盖塑料薄膜,这种结构既保证了大棚的坚固性,又可以有效利用阳光,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内部采用的是传统地栽模式:直接将农作物分门别类种植在大棚内的土壤中,其优点是造价低、操作简单,适合大多数农作物种植。可以根据不同作物需要进行浇水和施肥,提高水肥利用率,减少浪费。
图为实践学生修复薄膜。孙传杰 供图
在本次实践中,志愿者有幸与负责人一起实践,首先是大棚的日常维护,检查大棚设施:检查大棚的支架、框架和连接件是否松动、变形或损坏。特别是经过大风、暴雨或暴雪等恶劣天气后,更要仔细检查。若发现松动或变形的支架,应及时进行加固或更换。对于损坏的连接件,要及时修复或更换,确保大棚的整体结构稳固。另外重要的就是定期检查塑料薄膜是否有破损、老化或裂痕。薄膜的破损会影响大棚的保温和防风效果,应及时修补或更换。对于小面积的破损,可以使用专用的薄膜修补胶带进行修补;对于大面积的破损或严重老化的薄膜,应更换新的薄膜。及时修复漏洞,防止漏风漏雨;还要检查大棚的门窗、通风口、薄膜边缘等部位的密封性,密封不严会导致热量流失和外界病虫害的入侵。
图为实践学生清除杂草。孙传杰 供图
其次进行了除草,人工除草是大棚种植中常见的除草方式,虽然劳动强度大且效率较低,但在一些情况下仍然是必要的。志愿者所采用的是人工除草是最直接、最彻底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清除杂草,且不会对作物造成药害。使用锄头或剪刀可以更高效地清除杂草,尤其是在杂草根系较深时,工具的使用可以减少对作物根系的损伤,可以根据杂草的生长情况和位置进行精准清除,人工除草可以避免损伤作物,保证作物的生长。杂草处理过后就要对应季蔬菜进行采摘,冬季大棚内温度较低,建议在上午气温回升后进行采摘,此时蔬菜的新鲜度和品质较好。负责人还嘱托过要定期检查蔬菜的成熟度,及时采摘成熟的蔬菜,避免过度成熟导致品质下降或自然掉落:像小西红柿、菠菜等蔬菜,成熟后要及时采摘,以保证其口感和市场价值。
图为实践学生覆盖小拱棚薄膜。孙传杰 供图
小拱棚覆盖膜是一种常见的农业设施技术,主要用于提高作物的生长环境,尤其在早春和冬季,通过覆盖薄膜来保温、保湿和防寒,从而实现作物的早熟、高产和稳产。小拱棚双膜覆盖技术是在单膜覆盖的基础上,增加一层小拱棚薄膜,形成双层覆盖。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如西瓜、蔬菜、棉花等,能够显著提高保温效果,促进作物早熟和增产。多层覆盖能显著提升保温性能,使棚内温度比单膜覆盖更高,有效防止低温对作物的伤害。
大棚的未来充满机遇和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和多功能化将成为大棚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可以克服成本和环境适应等方面的挑战,推动大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村庄计划进一步扩大大棚的种植规模,引进更多优质的农作物品种。同时,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提升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这将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还将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全球农业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传杰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