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2月16日讯(通讯员张景文) 2025年2月13日,在湖南省永顺县第一中学的校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宣讲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来自华北电力大学墨香逐韵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为永顺一中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精彩文化盛宴。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开场介绍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们以寒露节气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独特位置。寒露作为第17个节气,标志着干支历酉月的结束和戌月的起始,通常在公历10月8日或9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95°时来临。成员们引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的记载,生动地解释了寒露节气的含义,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气温逐渐降低、露水变寒的季节变化。为了让同学们有更直观的感受,团队成员分享了广东地区“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的谚语,形象地描绘出寒露时节天气转凉的景象。
在常识讲解环节,墨香逐韵团队深入解读了寒露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他们讲述着大雁南飞的壮观景象,想象着古人看到海边蛤蜊形似雀鸟时的奇妙联想,以及菊花在寒露时节竞相绽放的美丽画面。这些充满诗意和浪漫色彩的节气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图为养生知识互动环节
养生知识的分享将活动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团队成员结合寒露时节的气候特点,从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给出了实用的养生建议。他们提醒同学们,秋季凉热交替,要遵循“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原则,适时增添衣物,但也不要添衣过多过快,适度“秋冻”有助于提高耐寒能力。在饮食上,少吃辣味和生冷食物,多吃酸性、热饮和热软食物,多吃水果,常喝开水、绿豆汤等,预防“秋燥病”。起居方面,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注意室内空气流通,还可以在居室周围种植花卉净化空气。这些养生知识贴近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图为习俗文化介绍
习俗部分的介绍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团队成员介绍了北京的登高习俗,讲述着在寒露时节,人们纷纷前往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地登高望远,欣赏深秋美景的热闹场景。他们还提到了寒露时节的农事活动,如黄烟、花生的收获,大豆的收割,以及寒露蜜桃的采摘,让同学们了解到节气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此外,吃母蟹、喝寒露茶等习俗也引发了同学们的阵阵惊叹,尤其是对寒露茶独特甘醇清香味的描述,让不少同学心生向往。
图为诗词文化介绍
诗词环节,团队成员饱含深情地朗诵了《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败荷鹡鸰图》等与寒露相关的诗词。在优美的诗句中,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古人在寒露时节的细腻情感,领略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观察与感悟。
宣讲结束后,永顺一中的同学们积极与团队成员互动交流。有的同学分享了自己对某个节气的理解,有的同学询问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现场气氛热烈。永顺一中的老师们也对此次宣讲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文化知识,还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次华北电力大学墨香逐韵社会实践团队在永顺县第一中学的文化宣讲活动,以寒露节气为窗口,全面展示了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种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景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