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 创建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思政“五联体”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2-16 23: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8.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教师观点

当今社会,随着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与医疗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构建一套科学、系统且富有成效的课程思政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全过程,成为提升医学教育水平、培育全素质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关键方法。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阵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探索并实践了“五联体”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体系,力求在传授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医德医风、社会担当和职业素养,为医疗卫生事业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五联体”协同育人课程思政体系的内涵

“五联体”协同育人课程思政体系,是指通过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专业课教师的主体作用、辅导员的骨干作用、班主任的补位作用和各级行政人员的辅助作用,形成全员参与、协同育人的格局。该体系着重于在医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将思政和医学专业知识教育紧密结合,以实现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核心目标。

二、“五联体”协同育人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学院致力于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着重在培养与选拔环节下功夫。这支队伍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定期的专业培训、学术交流和实践教学活动,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巧和人才培养能力。同时,鼓励思政课教师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教育的有机融合,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专业课教师的主体作用。学院倡导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发挥核心作用,激励他们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要素。通过案例解析、讨论互动、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将医德医风、人文关怀等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在习得医学专业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增强其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提高医德医风的标准。

辅导员的骨干作用。学院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确立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核心角色和责任。辅导员通过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及时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同时,辅导员还定期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义诊、雷锋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班主任的补位作用。学院为各班级指定了专职班主任,他们承担着班级的日常管理任务,并辅助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班主任通过班会、个别谈话、家访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班主任还积极倡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及校园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能力。

各级行政人员的辅助作用。学院行政人员扮演着支持角色,他们主动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确保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以及班主任能够获得所需的帮助和资源保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经费支持、加强监督检查等多种方式,推动课程思政体系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

三、“五联体”协同育人课程思政体系的实施效果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五联体”协同育人课程思政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帮助他们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学生的医德医风水平显著提高,具备了较强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四是学校医疗教育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培养了大批医疗卫生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五联体”协同育人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与探索是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课程思政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专业知识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培育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为推动京津冀医疗卫生发展和提升人民生命健康贡献“华理”力量。(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 李平)

基金项目:1.2024年度华北理工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课题(课题编号:SZZD202401,新医科背景下临床专硕研究生“导学思政”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2.2024年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XDJ2024B165,“五位一体”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探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39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