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别样爨乡,寻找文化自信——中国海洋大学“爨乡印象调研队”探秘

发布时间:2024-09-24 23: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1.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9月25日讯(通讯员 梁忠美) 漫步在云南曲靖的街头,抬眼望去,几乎处处可以看到爨体字。大至学校的门面,小至十字路口的路标,都会采用爨体书法。而在爨体书法的背后,是一段各民族和衷共济,文化交融发展的动人故事。为深入了解爨文化,中国海洋大学“爨乡印象调研队”一行七人于云南省曲靖市展开了一系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融合发展的探秘之旅。

爨”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找寻到历史长河中的那段时空。东汉末年诸侯混战,中原望族南迁避难,一批爨氏族人为避乱,南迁至云南地区。爨氏为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发展理念,并迅速以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在云南曲靖地区重新立足并成为统治力量,极大地推动了云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爨氏的统治促成了中原文化与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创新,形成了复合多元的爨文化,为云南多元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誉为“云南文化珍宝”,也为中华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文字——五行结合,调和之美

了解一个文明,最直接的办法便是了解它的文字。队员们首先来到爨文化传习馆,探寻心中的疑问——“爨”是什么。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队员们了解到了关于爨文化的书籍,相关史事,以及二爨碑的碑文译文。

通过学习,大家得知“爨”字是唯一一个没有简化过的文字。“爨”的本意是生火做饭,30划笔画勾勒出很美的对称结构,而细看其构成也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调和间,也就包含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子过得红火,离不开水,离不开火,离不开锅。同时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每一家人团结在一起烧火做饭,红红火火生活在一起,永不分家。

一段历史——“蜀汉南中地跨七郡二千里,建宁爨城时历九朝五百年”

记住“爨”字的同时,也应知晓中国的一段历史。古代北民南迁带给了云南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文化,推动了南方社会的进步。从公元225年诸葛亮南上,任命爨习为领军开始,爨氏家族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到西晋司马氏称帝时,爨氏一族得领晋王朝宁州刺史世袭,从此展开了爨氏家族在云南的近500年的统治。王朝更替,迭起兴衰之间,一个小小的氏族在史书中难以占用太多笔墨,但爨氏对于云南地方的发展,以及历时南迁背后的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却在一代代后人口口相传中流传至今,更是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生动写照。

一种文化——爨体书之,爨陶载之

爨文化作为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多元文化特征。其上承古滇文化、下启南昭文化,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为一体,也就是中原文化和古滇文化、巴蜀文化、夜郎文化、楚文化等地方土著文化融合的新文化。爨文化是云南重要的历史文化,随着两块爨碑的出土,爨体书法承载着爨文化走遍全国,逐渐向人们展示出了神秘耀眼的光芒。

同为爨文化的载体,爨陶也有着久远的历史。2000余年前,爨氏为躲避中原战乱,从山西运城迁徙到曲靖陆良,带来了春秋战国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制陶工艺。千百年来,爨陶一直演绎着治病救人、盛物、装饰、等生活器皿、把玩珍品等传奇故事,积淀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古韵。明清时代,爨陶专为达官贵人所用,或盛物,或把玩。新中国成立以后,爨陶回归民间,但基本沦落为咸菜缸、花盆……就是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承载着古老制陶工艺和珍贵历史文化的爨陶,几欲湮没在云南陆良苍茫的坝子里。

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爨陶和其承载的历史,实践团队前往爨陶·斑铜非遗文化传习馆,对陆良县政协委员、爨陶非遗传承人王江雁老师进行了专访。

访谈中,王老师分享了自己在传承与创新道路上的经历,从个体手工陶瓷制作做起,并先后到景德镇、宜兴、荣昌、钦州、建水等地拜师学习制陶技术,开始了从业30余年的制陶工作,自己掌握了扎实的制陶技艺之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爨文化的学习研究和爨陶的开发制作中。基于对爨文化的崇敬和理解,对传统土陶进行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他整合了爨体书法大家和传统土陶制作艺人,把爨体书法与陶器结合,以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通过揉泥、拉坏、造型等环节,再经过精修磨炼、手写绘画、阴刻填泥、自然晾干、入窑烧制等数十道工序,制出体如铁、色如铜、亮如镜、声如罄、润如语、造型古拙、形神奇逸的爨陶。

出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王江雁克服爨陶传承发扬过程中的资金、市场、传承人、知名度等重重困难,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拼搏让爨陶在现代社会重新找到了立足之地。如今,爨陶不仅在国内深圳、广州、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受到市场欢迎,产品更是远销欧美、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国家。通过定制、拍卖爨陶作品,让世界各国人士都了解到中国传统爨陶文化,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访谈的最后,王老师向实践队员们展示了近年来精心创作的多件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件都是对爨陶艺术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他表示非常欢迎年轻一代积极投身非遗保护与文化传承事业,让更多人通过了解非遗,进而了解历史,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活力。

2022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曲靖考察时说:“爨文化是世界、中国、云南独有的文化。”而爨陶作为接待总理的专用茶器,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大力赞扬。不仅如此,王江雁的爨陶事业同样获得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在各大博览会或交易会上吸引大一批海内外人士,爨陶销售更是作为云南产品之首,创下了极好的经济收益,为当地文化与经济发展加添了强大动力。通过这次访谈,同学们也亲身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亲眼见证了文化软实力所创造的经济硬价值和社会高效益,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2023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李冉表示:虽然身在云南,但确实第一次如此深入详细的了解爨文化。这次实践不仅对家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更理解了什么是“文化自信”。2023级大气科学专业李佳烨认为:本次实践令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爨文化的价值,也认识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的重要性。

爨文化的渊源历史和现代发展,是中华文化开放、包容、进取、创新、和谐、坚忍、道义等优秀品格和特质的集中体现。爨文化展现出的兼容并蓄,包容共生,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写照。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新生力量,更应当义不容辞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代代传承中不断挖掘、讲好文化故事,在迈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坚毅前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七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梁忠美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72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