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湖清荷"暑期社会实践:以公益助学点亮希望之路,共筑振兴梦

发布时间:2024-09-24 20:19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殷梓豪   阅读 1.9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9月24日讯(通讯员 殷梓豪)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更好的提升社区教育实践成效,7月23日至8月28日,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微湖清荷”社会实践团队在济宁市微山县文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组织了以公益志愿助学为开展形式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紧密结合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发挥各自的学科专业优势,与当地志愿服务机构联合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服务。教学内容不仅涵盖了知识教育、经验分享,还包括人格教育、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心与关爱。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旨在为高中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丰富他们的暑期生活,同时促进他们的知识增长和个人身心成长。


暖心助学服务,点亮希望之路 优秀教学配置,全心助力梦想。 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优秀教学配置的支持,因此队员们在完善教学配置方面十分努力。通过与文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的对接与协商,队员们为家长和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软硬件教学工具,包括安静独立的教学环境、清晰可视化的投影仪、可随时印刷的纸质教案和电子资料……队员们通过优化教学配置,提高了课堂成效,通过知识的传递助力学生实现梦想。精准师生对接,教学实时交流。 为了及时对接家长和学生,便于双方沟通交流,队员们都对应自己的教学科目建立了独立的群聊,在群聊中发布志愿服务信息,对接时间地点,聆听、回答家长和学生们的问题。通过实时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切实解决问题,提高了家长和同学们对志愿助学服务的满意度,也让队员们及时根据家长和学生们的需求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科目覆盖,特色教学内容。 由于选科特点,高中学生的科目覆盖面广,为了让每一位来到志愿服务中心的同学都能够有所收获,队员们在科目分配时进行了时间、地点的考量,经过合适的排版,最终实现了教学科目的全覆盖,同时体现时间自由性。这使得家长和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适合的时间和科目前来学习,更加便利。同时,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每一位队员都准备了独属于自己的特色教学内容,使得每一次前来参加课堂的家长和同学们都能有不一样的收获。课堂生动活泼,全员参与其中。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逐梦远航”课堂充满了活力与生机,每一位队员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他们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知识,更带来了热情与创意。课堂上,队员们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分享想法,这样的互动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也让知识的吸收更加深刻。


特色学法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特色学法教学,提高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队员们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每位队员都根据自己对学科的深入理解,设计了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队员们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此外,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经过交流与实践,队员们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些特色学法教学,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更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分析解题思路,创新思维方式。 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创新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在课堂上,队员们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解决方案,强调解题思路的分析和思维方式的引导。队员们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不仅仅满足于答案本身,而是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问题。


关爱心理健康,收获双向成长 守护心灵健康,关爱学生成长。 团队成员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支持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志愿服务中心的每一次到访都能感受到心灵的慰藉和成长的关爱。每位队员都以满腔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准备了一系列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积极应对学习压力、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成员们也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分享,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得启发,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和理解。舒缓学业压力,激发学习热情。 高中生普遍面临学业压力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挑战,为了创造一个无压力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缓解因学业带来的紧张和焦虑,每位队员都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设计了独具匠心的教学内容。通过组织轻松的课堂讨论、互动交流式学习和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在轻松的氛围中吸收知识、提升能力。此外,成员们还提供了学习策略指导和时间管理指导,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管理学业,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有效正反馈,激发学习热情。师生交流互动,收获双向成长。 在志愿服务中心,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双向的,不仅学生们在收获知识和方法,汲取着丰富的学术营养,老师们也在这一过程中收获着成长与启迪。每一次的课堂交流,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学生们的独特视角和独到见解,常常激发出教师们新的教学灵感和思考方法。这种互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促进了教师们教学技能的提升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在师生交流与互动中,实现了师生双向成长。


智慧之花绽放,梦想天空翱翔。 追梦历程分析,增强梦想力量。 梦想的力量无穷大。在志愿服务中心,队员们不仅在教学中传授知识,更在追梦的旅途上与学生们共同前行。队员们通过分享自己的追梦故事,让学生们看到梦想实现的可能性。他们讲述自己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在失败中汲取教训,最终一步步接近梦想。这些真实而感动的故事,不仅激励着学生们勇敢追梦,也帮助他们认识到追梦路上的曲折和不易。在教学中,队员们还会引导学生们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他们希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梦想。这种思考和规划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明确自己的方向,也锻炼了他们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知识搭建桥梁,智慧点燃火光。 知识是连接梦想与现实的桥梁,而智慧则是点燃心灵火光的火种。队员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志愿行动,能够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中主动思考,勇于探索,用知识的力量去连接现实与理想,用智慧的火光去照亮前行的道路。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队员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坚实的知识基础,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让他们在追梦的旅途中,更加自信、更加坚定。队员们相信,知识与智慧的结合,能够为学生们打开一扇扇通往未来的大门,让他们在志愿服务中心乃至未来的每一次学习中,都能收获成长,点燃梦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殷梓豪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88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